將刃磨快
知識、技術、工具改變生活,基於印刷媒體發行量尚待透明,1977 年7 月1 日《動腦》創刊開始即與業界人士合力推動建立了初步基礎。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發行公信會 (The AuditBureau of Certification;簡稱 ABC) 1994 年10 月20 日成立,後更名為「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傳媒稽核認證會」。
鋒刃未利,揮之徒勞。衡量一個人與一個組織的競爭力,往往不止於表面上的勤奮,而在行動前「將刃磨快」。所羅門王在《傳道書》中說到:「鐵器鈍了,若不將刃磨快,就必多費氣力。」
「信」與「行」
能力的形成並不止於方法本身。係「信」與「行」的交互作用。「信」提供方向,「行」使其落地;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國際扶輪的核心精神「超我服務」(Service AboveSelf),強調服務他人高於個人利益,即是一種可持續的行動指南。
五個「專注」
一專注是專業的表現、二專精是專注的結果、三專注是捨易取難、四專注是竭力以赴,不要盡力而為、五專注是迅雷行動,即「三動」自動主動及時行動。若只是盡力而為,慢條斯理當成宿命,等同玩完了。
一則寓言也提醒我們:環境與同行者往往比個體能力更具決定性。兔子論證自身優於狐狸與狼,牠們入洞辯論卻再未出來,只因洞裡指導教授是獅子。
「回應」決定命運
人生縱有準備、信與專注,依舊會迎面撞上挑戰。歷史學家湯恩比指出:文明的成敗,不在於遭遇什麼,而在於如何回應什麼。挫折讓人停下、觀看、重整;真正的「南牆」往往是良師,迫使我們反思與覺悟。挑戰是常態,回應才是差異。
一個聰明的人,蓋房子會先選好穩固的地基,用磐石當根本,所以暴雨來、洪水沖、狂風吹都不怕,房子依然站得住。
「能力= 專注= 時間= 穩定」這是否是能力的磐石;即使五個「專注」齊備,如時間投入不足,且不夠穩定,怎麼展現「能力」呢?
延伸閱讀
動腦觀點1 翻轉產業的產業
動腦觀點2 產業翻轉:「門,開在哪裡?」
動腦觀點3 建立「愛的國度」 是執政的義務
動腦觀點4 危險意識 國之磐石
動腦觀點5 新創意時代
動腦觀點6 建設最該建設的
動腦觀點7 台灣需要大謀略
動腦觀點8 設計國家
動腦觀點9 翻轉台灣 捨易取難
動腦觀點10 一分鐘能翻轉什麼?
動腦觀點11 設計人權
動腦觀點12 大設計力
動腦觀點13 台灣的出路
動腦觀點14 中央社要力上加力
動腦觀點15 新年頭 追根究柢探源頭
動腦觀點16 新時代 新頭殼
動腦觀點17《台灣論》
動腦觀點18 產業龍頭 該做什麼?
動腦觀點19 重視無形資源
動腦觀點20 私運、眾運,影響國運
動腦觀點21 原創「木師教堂」
動腦觀點22 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洄瀾
動腦觀點23 東方瑞士
動腦觀點24 台灣未來
動腦觀點25 台灣未來 當責社會
動腦觀點26 誰主明日?
動腦觀點27 台灣 疫中疫後
動腦觀點28 壯世代來了!
動腦觀點29 足球論
動腦觀點30 足運 國運
動腦觀點31《奉獻力》讓台灣更有力
動腦觀點32 台灣人權 剛強站立 原創試煉
動腦觀點33 Br「AI」n 與時俱進
動腦觀點34 AI當道新關係(一)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動腦觀點35 AI當道新關係(二)Walking with A.I.
動腦觀點36 AI當道新關係(三)一念-- Between one and zero
動腦觀點37 運動產業—強國 強種 強信
動腦觀點38 信
動腦觀點39 語言驅動Language drive
動腦觀點40 準備即成功
動腦觀點41金融業 原創行動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