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之前沒有路,在我們之後路自然形成。

 

動腦雜誌
1977年7月1日創刊。我們認定「小動腦,可創造大世界」!
因此,標定創刊的宗旨是「溝通創意、鼓勵創意精神,激發動腦風氣」!


動腦服務項目

  • 發行《動腦雜誌》
    動腦雜誌自1977年創刊迄今,已有45年的歷史。
     
  • 創辦「動腦俱樂部」
      「動腦俱樂部」動腦讀者午餐會,在動腦創刊的第2年成立,自創立以來每個月第三週的禮拜三定期聚會,從沒有間斷。
      「動腦俱樂部」的宗旨是「聯誼與求知」,在「聯誼」中敞開胸懷談天地﹔在「求知」中打破砂鍋問到底!也就是希望廣告人及動腦讀者在工作之餘獲得:知性的多元接觸,感性的雙向交流。
     
  • 動腦講座
      動腦重視人才的培育,曾經與廣告代理業經營協會(4A)合辦過廣告人才講座﹔並定期主辦廣告企劃、媒體企劃、公關實務、媒體業務、活動企劃、廣告AE、廣告文案、直效行銷、行銷策略、數位行銷等動腦講座,一年約開120堂專業實務課程,非常受到業界人士的歡迎。
      此外,也運用動腦資源,幫企業規劃內部教育訓練課程,並針對學生策劃動腦未來廣告精英種子計劃,培育對廣告有興趣之人才。近年增開「大師講堂」「動腦行銷創意充電會」「魅力發言人訓練營」「企業公關」「議題行銷」「動腦公關實戰營」....等課程。
     
  • 出版「動腦叢書」
      動腦關懷廣告界,認定廣告是屬於現代社會進化的語言的重要部分。因此,也積極出版本土廣告、媒體等專業書籍。已出版「廣告鬼才吉田秀雄」、「台灣廣告人物」、「雞蛋裡挑骨頭」、「媒體的做點」、「回家之路」等等。
      2005年起,針對台灣各媒體及廣告傳播設計相關公司做調查,出版「台灣媒體指南」及「創意指南」、「亮品牌」、「靚公關」,是採購媒體及尋找創意合作對象的Yellow page。
     
  • 舉辦「廣告技術考察團」
    30年來前後組團出國20次以上,服務台灣廣告、行銷、媒體界經營者,及他們的重要幹部超過400人次。
     
  • 代理國際廣告獎,及銷售廣告創意作品集
    動腦為鼓勵台灣廣告人進軍國際舞台,除了每年舉辦CLIO獎、倫敦國際廣告獎、紐約國際廣告獎之外,最近又和D2C合作,舉辦CODE Award等國際水準的廣告作品欣賞會,提供台灣廣告行銷界觀摩,同時鼓勵台灣的創意也能爭取全球的榮耀。
     
  • 動腦Brain.com.tw|行銷.廣告.傳播.創意數位平台
      2007年8月起網站全新上線,每日更新產業即時新聞,並有動腦雜誌30年智庫、全民報新聞、每日電子報、論壇討論區,還包括廣告傳播界的創意人才庫服務,未來預計推出媒體行銷圈找夥伴的商機媒合的線上服務。
      Brain.com線上會員有分為公司會員、與個人會員,皆可免費註冊加入,享有閱讀「動腦創意庫」最新7天文章、和訂閱「每日電子報」、參與投票活動等會員權益。
      Brain.com數位平台將結合(平面)動腦雜誌、(網站)動腦數位平台、(活動)實體社群經營的優勢,以符合數位2.0網絡的概念,與讀者 / 網友作最即時的溝通。
     
  • 台灣 / 兩岸 / 亞太 / 華文
      除了以上七項外,動腦立足台灣廣告界也熱心公共服務,常舉辦各項活動,如一年一度的「廣告流行語金句獎」選拔及「廣告人高爾夫球聯誼賽」。
      同時,為增進兩岸廣告界良好的互動關係,帶動兩岸廣告事業的資訊交流,先後舉辦了「1991兩岸電視廣告研討會」、「1993兩岸廣告媒體研討會」、及1995年初在台北舉辦的「兩岸廣告研討會」。
      之後,動腦並多次應邀參與大陸各項廣告研討會,在亞太地區的廣告圈,動腦也積極地與鄰近地區展開密集地交流,動腦廣告考察團遍訪東北亞的韓國、日本,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香港、紐西蘭、澳洲,及中國北京、天津、昆明......等地的主要廣告公司、廣告廠商,及含蓋廣播、電視、報紙、雜誌、戶外等廣告媒體。
      動腦尤其關懷華文廣告的影響力,及在世界廣告圈的地位。曾經主辦過「第二屆世界華文廣告研討會」,希望能提升「華文廣告」成為主流,協助拓展世界華文廣告的活動空間與貢獻領域。

 

動腦創立精神與旨趣

吳進生 / 1976年12月

  • 創造一個「環境」,讓具有「勇氣」,實現「理想」的人在這裡接受「挑戰」,爭取成功的機會。
  • 今日居於領導地位的「經營者」,昨日曾屈居下層;明日的經營領導地位,也將會由屈居下層的人們所據有。

我們生活在一個各行各業都競爭激烈,所有一切均在快速發展或轉變的新時代。

「優勝劣敗,強者生存,弱者淘汰」是這個高度競爭社會的特徵。何謂強者?!強者是具有組織力有策劃力;強者是能把握機運扭轉環境者;強者是頭腦靈活,反應敏捷者;強者是充滿信心、工作勤奮者;強者是厚利社會、造福大眾者。


如果不能具備以上條件,把這些經營要素加以運用,我們便沒有多少成功的機會,個人只是孤立的,只是沒有力量的存在。因此,如果能設法將分散於社會上,游離存在的這些競爭力量結合在一起,藉著「有效組織」、「合理分工」、「互惠合作」和「有計劃地行動」,我們才有生存及壯大的可能。

未來的社會,將是更具「情報化」,而且以「知識產業」為主的社會,我們將處於空前激烈的競爭中,建立一個「讓有勇氣,實現理想的人,獲得挑戰的環境」是一項「艱難」的,卻又非及時進行不可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