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4)要真正經營「品牌」,要以產品力創造出來的消費者利益為基礎,並以帶給消費者的感性訴求,來更接近消費者的感受(Insight),才能以品牌力打動客戶,並建立所謂的「心佔率」。

(圖:Yes123官網)

(2011-02-14)隨著景氣好轉,年後的轉職機會增加,各家網路人力銀行紛紛大打廣告以吸引求職/轉職者,其中以YES123最為積極,而領導品牌104人力銀行也改變了行銷策略,在這一場搶人大戰中,兩家人力銀行都打出漂亮的一張牌。

求職/轉職者對人力銀行最重要的需求,就是職缺的數量及品質,這是吸引求職/轉職者最重要的產品力。104打出網路求職的名號後,吸引了其他競爭者加入,包括1111人力銀行、YES123及518人力銀行等。

 

1111採取104的模式,以職缺多來競爭,而YES123因為進入市場較慢,所以另創訴求,以影音求職來吸引求職者;去年加入戰局的518人力銀行,則秉持著518租屋網等姐妹品牌的特性,以「快」來訴求其商品力。

不管如何差異與訴求,職缺數量及品質,永遠是求職/轉職者最重視的,所以近年來行銷最積極的YES123,過去以影音履歷起家,去年以邱文仁代言,都不會比今年找到正確的行銷策略來的有效;相對的,領導品牌104的行銷策略,也看到了一個要往品牌之路邁進的好例子。

先來談談YES123,由於是後進品牌,所以用一些差異化的行銷訴求來進入市場是常見的行銷策略,但都要回歸到目標對象的基本需求,否則都只是生產者導向的行銷作法。影音履歷與名人代言,都比不上拿出職缺數字來得有效。

今年的新廣告以「量」取勝,多支廣告有多種訴求,但可喜的是,都圍繞著目標對象重視的需求,像是以求職者證言代表口碑知名企業背書代表職缺的品質70%的工作與104不同則代表職缺的差異性直接複製104履歷來直接跟104宣戰搶市場並增加求職者的便利性,對於一個企圖心強的市場後進品牌,鎖住目標對象需求,提高知名度,並證明自己的商品力,都是正確的作法。

相對於後進品牌的積極搶攻,104在既有的品牌基礎上,已開始轉往「品牌」之路邁進。去年起,104的廣告就已經不再只強調職缺,因為,求職者/轉職者已經很相信104的商品力。

建立品牌的第一關,知名度及好感度,104已經取得了市場的領導地位,相對於競品的競爭,就要開始把品牌的層次拉高,以品牌力來拉開與競品的距離。但要真正經營「品牌」,其實並不容易,因為不是只強調產品力,而是要以產品力創造出來的消費者利益為基礎,並以帶給消費者的感性訴求,來更接近消費者的感受(Insight),才能以品牌力打動客戶,並建立所謂的「心佔率」。

相較於去年的鋼琴篇訴求「相信你做得到」,這個Insight雖然有感覺,但沒有比今年的「與眾不同」來得好,原因就出在商品力的連結。「相信你做得到」,是要求職者/轉職者有自信的面對,的確是求職過程中很重要的,但這不是人力銀行所能滿足的需求,而是求職者自身的心理建設。

今年的「你未必出類拔萃,但肯定與眾不同」,則是涵蓋了人力銀行的商品力並符合求職者的Insight,因為廣告中看到了各行各業,告訴求職者不用灰心,也不用害怕,工作一定都有,而且各種工作都是好工作。這比單純訴求一個感性的故事,要更能打動消費者而且被記憶,重點就在於商品的連結性。

大家都想做品牌,但要記得,品牌不是一蹴可及,要先用產品力證明實力,建立知名度及消費者的信任感,才能轉向感性訴求,邁向品牌之路,而且各個品牌所處的位階不同,就要有不同的行銷策略,今年的YES123及104正詮釋了品牌經營的歷程及意義。

許多新商品想要一進來就以感性訴求打動消費者,或是老品牌的感性廣告只灑狗血但沒有與自己的商品利益有所連結,都是建立品牌與經營品牌常犯的錯誤,徒然花費了行銷資源,但對品牌之路並沒有幫助。

閱讀後有許多感想要抒發嗎?以下提供兩個問題讓大家思考:
  1. 你認為眾多人力銀行的競爭關鍵點何在?
  2. 你覺得有什麼行銷事件或現象,希望作者能提出來分析及分享?

延伸閱讀
老司機的104人力銀行
YES123的求職App
104和YES123的行銷策略


延伸了解
筆者的行銷社群:行銷金三角臉書社群
筆者的行銷部落格:行銷金三角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