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鳥來媽」介紹越南旅遊的電視廣告「九千九百元,給你住好、吃好!」簡潔有力,引人嚮往。的確!近年不少國人到越南旅遊,理由多半是到越南的一週團費,在臺灣只夠墾丁住一晚。越南如此、宿霧、普吉島不也是如此?都是以廉價作賣點。原因果真如此嗎?到歐洲旅遊所費不貲,不也是夯到不行嗎?

臺灣有水上摩托車、有水上拖曳傘、有香蕉船…,越南、宿霧或普吉也有,他們經營得比我們還到位,各國觀光客比較之下都往價廉物美的地方。

 

我們有翻修的懷舊建築,例如萬華剝皮寮、嘉義檜意森活村等改建過的日式建築群,這類建築在日本比比皆是,周遭環境比我們清幽、並且都是原木建造,如果價格不太離譜、沒有地震或颱風消息,不單國人,就連歐美觀光客都喜歡到訪。

小吃是臺灣觀光的一大賣點,有臺式、有日式、也有義式料理;黃仁勳每次來臺都造成饒河夜市轟動,黃仁勳所點的都是臺式小吃,卻不是日式或義式料理。

還有兩個困擾人的問題,其一是我們太期待大陸觀光客,陸客不來,國內觀光(In Bound)就衰退一半;其二是我們的景區,週末擠滿了遊客,週間五天遊客卻寥寥無幾。政府不是沒有下重金投資,為什麼不能一週七天都吸引觀光客上門?就拿高雄城市光廊為例,建設得美侖美奐,又有愛河、又有駁二碼頭,但週間市區內卻冷冷清清的。

反觀澎湖,沒有摩天大樓,沒有宏偉的地標,沒有賭場,每年十月到次年三月還受風季影響,然而澎湖旺季的觀光客卻絡繹不絕。獨特的海岸風貌,縣政府用心維護,加上別具匠心的花火節活動,將澎湖特色發揮到淋漓盡致。

再看淡水,幾年前,國際基甸會國際總會姐妹會會長等一行人來臺參加年會,臺北特區支會安排她們參觀淡江中學、教士會館與真理大學,她們看到一系列的古蹟建築,表示除了老街或漁人碼,馬偕足跡才是真正深深打動她們的亮點。

國人只能利用週末外出遊覽,要突破週間的冷清瓶頸,必須廣邀外國遊客來臺觀光。邀請外國觀光客來臺,需要政府、觀光業者與媒體共同努力,聚焦開發各地具特色的旅遊資源。打個比方,原住民地區是否由政府主導加上業界配合,參考對岸少數民族自治區作法,推動具原住民特色的活動?國外觀光客參訪臺北地標101與其他地標之餘,還可以到偏遠山區觀賞豐年祭表演。

建議政府廣邀旅行業者集思廣益,全面檢討,各縣市具地方特色的景點,集中投資,形成重點,修正以「小確幸」招睞外國觀光客的作法,使到訪的國外友人體驗最具臺灣特色的旅歷。

於此同時,旅遊業者也要與國內媒體與廣告業者合作,經由高水準的美工與文案設計,透過國際媒體,竭盡全力將臺灣旅遊推向國際市場,俾創造臺灣觀光產業的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