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8)據eMarketer指出,Google 2020年的廣告收入將首次負成長,市佔同步從去年的31.6%下降至29.4%...

聯合利華、星巴克等多家跨國品牌抵制Facebook廣告,祖克柏卻無動於衷?
佛洛伊德事件引發的平權運動在美國持續燃燒,幾週前,美國反誹謗組織(Anti-Defamation League)、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發起#StopHateForProfit運動,抗議Facebook長期以來放任散播仇恨、暴力、種族歧視、政治色彩的廣告充斥在平台上。

即使Facebook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在六月中強調Facebook會致力於促進種族正義,但外界依舊認為Facebook的處理態度消極,並開始呼籲各大品牌聯合抵制將廣吿預算放在Facebook與Instagram等平台。

 

#StopHateForProfit活動發起後,多家企業品牌加入抵制行列,包括聯合利華、可口可樂、星巴克、微軟、本田汽車(Honda)、愛迪達等數十家跨國企業,陸續停止在Facebook等平台投放廣告。

然而面對多家企業的抵制,Facebook似乎無動於衷,Facebook國際商業副總(Vice President of Global Business Group)Carolyn Everson在寫給廣告主們的信件裡表示:「Facebook不會為了廣告收益減少的壓力而去改變平台堅持的政策。」表明了祖克柏對於社群媒體本身不該成為言論仲裁者的立場。

許多人疑惑為何祖克柏面對#StopHateForProfit的抵制活動,並無向其他平台一樣公開道歉或是馬上做出政策調整?綜合各專家分析的原因主要有兩項:

  1. Facebook的廣告收益大多來自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而國際前百大企業廣告投放的金額大約佔Facebook廣告收益僅6%左右。
  2. 祖克柏握有Facebook的絕對決策權,股東與董事會權力較小。

一連串的抵制活動的確造成Facebook股價大跌與收益減少,但若發生在其他公司,董事會通常不會容許損害公司利益的事情持續發生,多數公司會逼迫CEO出面道歉或是立即調整,然而在這次的風波裡從未見到祖克柏公開道歉,可見實權依舊掌握在他的手上。究竟抵制運動會持續多久,後續Facebook會有怎樣的回應,需交給時間來驗證了。

資料來源:
They don't have a people-centric way: Facebook ad boycott is reigniting its dysfunctional relationship with advertisers
The hard truth about the Facebook ad boycott: Nothing matters but Zuckerberg


Google、Facebook等科技巨頭開始審視香港國安法,暫停提供數據給港府
香港國安法上路,Google、Facebook、Twitter表示他們正在針對涵蓋廣泛的香港國安法進行評估,在這段期間將暫停處理香港政府獲取用戶數據的請求,Facebook也表示其評估方向將包括人權方面的議題。

而彼此競爭的科技巨頭們同時間採取了相同措施,並且在各自的聲明中使用了相似的文字,這也說明了各公司在面對這項全面性懲罰的法律時,所面臨到的共同困境。

幾天前香港又頒佈新規,賦予公權力可以刪除網路上的貼文,並可以懲罰不按要求提供數據的公司。新規明確指出,如果公司不遵從用戶數據提供的要求,當局有權監禁這些公司的僱員,由於新規適用於世界各地,可能會讓科技公司不得不在提交用戶數據和讓公司員工面臨6個月監禁之間做出選擇。

隨著中美關係惡化,Google與Facebook兩大廣告巨頭可能受到中國政府的進一步制裁,同時美國與外界的譴責聲浪也不得不重視,如何在兩力推拉中取得平衡,已成為科技巨頭們所苦惱的事。

資料來源:TikTok to Withdraw From Hong Kong as Tech Giants Halt Data Requests


Google廣告收入首次下跌!臉書和亞馬遜成長低靡
據eMarketer指出,Google 2020年的廣告收入將首次負成長5.3%,廣告收入從2019年的418億下滑至今年的395億,市佔同步從去年的31.6%下降至29.4%。

同場競爭的臉書和亞馬遜雖不如Google負成長的慘況,但收入的成長狀況也不如預期,分別呈4.9%和23.5%的淨收益成長率。

Google淨廣告收入首次呈現負成長,主要是因為集中投遞Google搜尋廣告的旅遊業廣告主,受疫情影響大量撤回廣告預算,而緊跟在後的電子商務類別也有一定程度廣告預算縮減。

此外,亞馬遜在今年三月初開始從Google搜尋中大量撤除了自家廣告以因應電商平台上突增的需求,以及越來越吃緊的供應鏈系統,更是造就Google失利的局面。

若單比較Google和亞馬遜上搜尋廣告的成長狀況,不令人意外的是亞馬遜強勁的搜尋成長率來到25%,市佔從13.3%提升到17.1%,而Google Search -7.2%的成長率則讓原本市佔超過六成的搜尋廣告巨頭,下降至58.5%。

eMarketer分析師Perrin指出:「搜尋廣告仍然占Google美國淨廣告收入的絕大數,因此,即使YouTube今年將繼續增長,但仍不足以完全抵消搜尋廣告負成長的趨勢。」

資料來源:Google Ad Revenues to Drop for the First Time


「直播式電商」伴隨疫情異軍突起,成為下一個電商大勢?!
疫情期間品牌與零售業者無不試圖找尋與消費者接觸的機會,在中國,其實不只是品牌、甚至政府機構都轉向線上直播的方式推銷產品或服務,帶動直播式電商在近期中國市場使用率的大幅提升。

直播式電商(Live-streaming commerce)可說是融合電視購物、臉書直播和電商三種元素,而在單一應用程式或網站上打造的購物體驗。過去電商受限於二維的產品展示,而直播式電商則突破產品只能透過二維角度瀏覽的框架,消費者可藉由與直播商家的即時互動和提問,要求商家展示產品360度的全貌。

受到疫情衝擊,傳統上高度依賴實體零售作為收入來源的產業如酒類、文藝空間產業等,則可透過線上直播導覽,或是藉由與線上活動合作、置入性產品行銷等方式,確保疫情期間與消費者的接觸不斷鏈。

舉例來說,於京東上販售酒類的商家可選擇與音樂服務商舉辦的線上DJ活動合作,在活動頁面上推銷自家產品,達到線下轉單線上的行銷目的。

無可否認隨著疫情肆虐,以線下零售維生的品牌被逼迫改變舊有的行銷策略,一來學習導入能融合線上與線下兩者的全渠道解決方案,二來隨著消費者逐漸適應全網生活,要如何制定更具創意的品牌故事來與消費者接觸,也是品牌主們面臨的挑戰之一。

資料來源:How Live Streaming Commerce Took Off in China During the Pande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