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8)B2C與B2B的不同,在於B2B不能只看到目標客戶的需求,更要看到目標客戶所面對的市場,要能提出自己的商品或服務能為目標客戶加分的地方,而不只是一味的用價格去滿足目標客戶。

圖片翻攝自Youtube

(文/溫慕垚)近年來在各地授課,常被學員問到怎麼操作 B2B 行銷,因為坊間的課程和案例,大多都是 B2C 的個案,原因無他,B2C 使用的行銷工具比較多元,而且直接面對消費市場,所以比較容易有精采案例,特別是廣告影片或網路行銷,但 B2B 的行銷方式比較「呆板」,所以在行銷授課或案例分享時,比較少看到 B2C 的行銷。
 
B2B 的行銷有一些很經典的例子,例如 Intel 在 PC 時代, 為了徹底將競爭者 AMD 拉開差距,決定直接向消費者推銷 CPU,在1991年推出第一支電視廣告「Intel inside」,接著是補貼電腦客戶廣告,只要刊登廣告的電腦公司在廣告中打出「Intel inside」,即可獲得 Intel 最多50%媒體費用的補貼,累積下來的結果是每個消費者都知道有「Intel Inside」的電腦就是一台高效能的電腦,也讓 Intel 的 CPU 最高曾佔有85﹪的世界市場。
 

 
另一個知名的例子是衣服布料品牌「GORE-TEX® 」。美商戈爾公司在1976 年,發展出一種含有膨體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的布料,這種既防水又透汗氣的布料,打破了雨衣只能防水而不能把體內汗水排出去的缺點,讓人們在各種氣候條件下穿著都很舒適,而戈爾公司把這種產品命名為 GORE-TEX® 布料。
 
戈爾公司運用了製造及銷售特許証制度,要求所有生產 GORE-TEX® 服裝的工廠和出售 GORE-TEX® 布料的成衣商都需要得到戈爾公司認可與批准,才能參與 GORE-TEX® 衣服的製造與產銷,戈爾公司只挑選一些具有名氣的牌子合作,讓這些成衣品牌利用不同種類的 GORE-TEX® 布料,設計出各種不同的戶外服飾,也將此一布料的知名度打進消費市場,讓消費者在服飾店中看到GORE-TEX® 的吊牌,就相信是一件讓人穿著舒適的服飾。
 
日前,東和鋼鐵推出一支「教育廣告」,直接教育消費者選擇鋼材(SN鋼材)才是防震最好的選擇。
 
東和鋼鐵當然是 B2B 的廠商,而且在去年就打出「台灣鋼鐵業第一支電視廣告」,筆者也在部落格上撰文「鋼鐵建材為什麼要做廣告」,分析東和鋼鐵或許是要像 Intel 一樣,挾民意以令建設公司選用其鋼材,但差別是,建築業不是一般的消費品,購屋民眾在選購房子(特別是新成屋或是預售屋)時的考量中,是否會有建材的「品牌」?
 
如果東和真的要把「品牌」打到消費市場,其實跟建商的合作宣傳會比自己投入廣告要更有效,畢竟消費者買房子的「頻率」沒有那麼高,與其花大錢在電視廣告上露出,不如在消費者購買的那一刻加強宣傳,跟建商或代銷公司一起宣傳使用的「鋼材」,共同拉抬消費者的信心。
 
B2B 的行銷倒不是一定要像上述的例子要自己花錢做廣告,重點是 B2B2C 的觀念。
 
筆者近年來都用行銷金三角來闡述行銷的運作,而且不只是 B2C 的行銷,B2B 的行銷也是一樣的,因為,只要有明確的目標對象,行銷的目的就是在爭取目標對象的認同,而 B2C 行銷與 B2B 行銷的不同,在於 B2B 行銷不能只看到目標客戶的需求,更要看到目標客戶所面對的「市場」,要能提出自己的商品或服務能為目標客戶「加分」的地方,而不只是一味的用價格去滿足目標客戶。
 
因此,B2B 的行銷必須要做到 B2B2C,才能彰顯自己商品或服務的價值。
 
最近常到政府單位去講授政策行銷,日前花蓮縣政府推出「花蓮青年住宅」的廣告,要吸引全國民眾購屋。下週跟各位讀者分享其效果,也歡迎讀者朋友來信告知想要筆者分享的議題。

註:閱讀後有許多感想要抒發嗎?以下提供兩個問題讓大家思考:
討論一:您覺得購屋的消費者是否會因為鋼材而選擇建案?
討論二:你有什麼行銷事件或現象,希望作者能提出來分析及分享?

或者,你有其他更犀利的觀點或觀察,歡迎上動腦 Facebook 踴躍發表

 

 



***歡迎加入筆者的行銷社群:行銷金三角臉書社群、或瀏覽筆者的行銷部落格:行銷金三角部落格 

博客來購書網址:本書銷售所得扣除成本將全數捐給社福團體,歡迎各界朋友一起讀好書,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