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趨勢系列報導9】益利整合行銷總經理黃文進表示,2007年是通路行銷蓬勃的一年。主要是因為大眾媒體的廣告效果下滑,廣告主承受銷售衰退的壓力,而通路行銷是最直接能刺激消費行為的管道。

黃文進指出,價格變成消費者選購時最在意的關鍵。但就算如此,建立和維持品牌還是非常重要。

(Brain.com 台北 2008-01-15)去年因為經濟衰退,物價上漲,大賣場的銷售量也跟著衰退,很多人把逛大賣場當假日休閒活動,但卻不再把購物車裝滿。


  整體景氣除了頂級消費和青少年市場的影響比較輕微,受薪階級的消費都趨於保守。通路為了因應消費量的減少,對策是壓低進貨成本,雖然廠商都承受了物價上漲的壓力,但是強勢的通路除了不讓廠商漲價,也利用上架費用讓其他品牌價值無法調降,保護賣場的自有品牌可以削價競爭。益利整合行銷總經理黃文進表示,回顧2007年,是通路行銷蓬勃的一年。主要是因為廣告和媒體效益下降,雖然大眾媒體仍是溝通品牌的主要管道,但當面對銷售量下滑的壓力,廣告主也發現透過通路行銷,最能刺激消費行為。因此,撥出更多預算放在通路行銷,希望可以更直接、有效地促進銷售。

 

 

  黃文進指出,「價格」變成消費者選購時最在意的關鍵,尤其是低關心度的產品,如衛生紙,消費者不是那麼介意品牌,選購的過程主要就是比價。就算消費者對價格關心度高,但建立和維持品牌,仍然非常重要。因為,大賣場最常使用促銷推廣的策略,但是如果品牌印象沒有帶入促銷活動中,促銷效果則是短暫的,有足夠的品牌力,才可以維持銷售的穩定度。

 

  而提供「嘗試」,無論試飲、試吃和試用,都是通路行銷很有效的行銷手法,也是大眾媒體和網路無法取代的功能。例如,黃文進幫旁氏「歲月奇蹟」防曬活膚霜產品操作通路行銷,就是強調體驗,針對28-45歲年齡的女性,只要秀出身分證証明自己是目標年齡層的人,就可以換得一罐商品,活動效果很好,目標也很精準。黃文進表示,通路強調的就是「五感互動」,除了聽覺、視覺,更有不可取代的味覺、嗅覺及觸覺感官的滿足,這是通路行銷的強項。

 

  而要做好通路行銷,黃文進認為,代表品牌前往的賣場促銷人員(promotor)很重要。促銷人員分成兩種,第一種類似業務(Sales),對品牌價值著墨比較少,只會強調產品的價格和贈品,但會有效刺激衝動性消費。第二種種屬於推廣產品利益,會主動建立產品和品牌的價值,不是那麼銷售導向,主要功能在建立品牌印象和忠誠度,並會有效開發潛在的消費者。而如何善用這兩種促銷人員,首先要看產品生命週期,在導入期和成長期,多使用第二種銷售人員建立品牌印象,及推廣產品功能。當產品進入成熟期,就可以利用第一種銷售人員幫助產品銷售量的提升,產品進入衰退期時,可以將兩種銷售人員混合使用,一方面使品牌回春,另外一方面可以確保品牌和產品的銷售和獲利。

 

  而建立品牌,除了可以確保促銷效果的穩定度,也可以幫助提升消費者的回購率。在通路建立品牌,黃文進認為,可以透過促銷人員的形象建立來做,例如,人員的服裝、攤位的識別等。如,之前與Haagen-Daz的合作,既然是要促銷冰淇淋界的LV,推廣人員的長相、身高和服裝,都比照專賣店的規格,讓品牌印象可以延續到大賣場。品牌一致性高,也不會讓大賣場的消費者,覺得大賣場賣的產品比較不好。另外,像走精緻高價路線的「灣仔碼頭」水餃,也透過通路行銷的方式,銷售人員和單位都有統一的調性和訴求,傳遞消費者「灣仔碼頭」水餃招財進寶的品牌印象,並提供試吃,上市三個月就在冷凍水餃市場佔了20%佔有率。

 

  但黃文進認為,未來,通路行銷也應該朝CRM(comsumer-relation management)發展。因為很多廠商,在賣場做了促銷或活動,收集到了消費者資料,卻僅止於此。而這些已購或潛在的消費者,如果好好運用收集到的消費者資訊,不斷給予刺激和溝通的話,很多消費者是會再回購的,很多廠商卻忽略了。因為,通路行銷以往只被當做類似直效行銷的短期操作手法,但如果加上CRM的功能,通路行銷效果會更長久。

註:更多相關新聞,請參考以下連結
因應不景氣的消費行為 王正明:針對改變創造商機
購車行為更加理性 汽車以網路為主的行銷趨勢成形
2008品牌經營的新年新目標
台灣廣告業的未來在哪?政策、人才和資訊品牌是關鍵
2008年行銷趨勢前瞻 
東方線上:六大生活型態成形 女性心靈商機看漲
東方快線:增加銀髮族會員 行銷老年人商機
雜誌受到網路衝擊 城邦收掉青少年及手機等七本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