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數位互動行銷(ADCAST)總經理黎榮章,離開ADCAST後自行創業,成立亞洲指標數位行銷顧問公司,採小而美經營模式,耕耘他看到的三個市場機會。

黎榮章成立亞洲指標數位行銷顧問公司,把市場聚焦在亞洲,特別是兩岸市場。
(Brain.com 台北 2007-12-03)原數位互動行銷(ADCAST)總經理黎榮章,兩個多月前離開ADCAST自行創業,成立亞洲指標數位行銷顧問公司。黎榮章離職後,總經理一職由ADCAST董事長,也是數位聯合電信(SeedNet)總經理程嘉君暫代,並傳出黎榮章的離開,是出於程嘉君的考量。
 
  而黎榮章表示,他下定決心離開,是受到天下文化出版的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所寫的《大象與跳蚤》一書的影響,內容講述組織和個人的關係。而長期在大企業工作的他,明白大企業因為資源豐沛,個人可以不急不徐進行專業分工的工作,但也少了挑戰和自由。因此,他開始思考個人獨立作業的可能,想要帶領一個五人以下的小作業團隊,讓組織更靈活。目前,他網羅了曾任職阿貴網站,並在ADCAST任職五年的原企劃部經理陳丕舒,扮演企劃和創意的角色,及兩位在資訊科技及公關口碑行銷領域專精的夥伴,共同開發他在數位行銷市場看到的市場商機。

  而數位行銷產業特別適合這樣的異業合作方式,是因為數位行銷有太多細部專業,如畫插圖、寫程式、美工設計、網頁設計等等分工,如果是一個大型的組織會有很多矛盾,容易因為聘用人員專精方向可能和需求不同,但大型組織只能讓既有的人才做不熟練的事情,導致效果較差。而採用媒介人才或組織合作的方式,則較能避免這樣的矛盾。也因為近幾年大環境不好,釋出很多廣告、媒體、出版的好人才,讓他可以去整合,產生更好的效益。採用的方式不是像以往ADCAST從頭到尾的服務,而是採用個案的方式進行業務,不需要長期擁有客戶。

  他所看到的市場機會,主要有三個,第一,是想要為代理商和企業提供數位行銷的顧問服務。因為,整個數位行銷的環境影響越來越深,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未來將不是由傳統媒體領導數位行銷,而是整個行銷會數位化。但是很遺憾現在很多廣告或媒體代理商的執行人員,都還未察覺這個趨勢,也都不了解未來已經不再適合使用"數位化"的詞,因為整個行銷產業會是全面性的數位。
 
  第二個服務項目,是因為進入Web 2.0時代,消費者在網路上生產許多內容,讓企業對品牌形象更難掌握。雖然,目前有許多知名企業,用人工的方式上網監看自己的品牌形象,如碰到企業或產品的網路謠言,就可以規劃事前危機處理,但人工依舊無法跟上網友更新訊息的速度。因此,他目前和知名科技公司合作,利用搜尋引擎的技術,開發一個「企業聲望預警系統」。然後,提供分析報告給企業主,並由他聯繫合作的產業資深口碑行銷人員,以專案方式研擬解決方案。
 
  第三個可以切入的市場機會,黎榮章覺得是網路行銷也產生M化的現象,許多國際性的網路媒體,如Yahoo!、Google、MSN,因為資源豐富,所以有大者恆大的效益,吸引更多廣告商的投資。但因為刊登大型網路媒體的費用非常高,因此,他預估未來3-5年會有很多具獨特利基內容的網站,會讓廣告主想要刊登廣告,所以就會有市場去媒介。而他未來想要提供這些網站經營顧問的服務,架設網站、提供網路空間及好的廣告系統,甚至媒介人力去協助運作。
 
  他成立這家名為「亞洲指標」的公司,意指把市場聚焦在亞洲,尤其兩岸市場。由於行銷的模式很容易複製,預期未來兩岸行銷往來會更加密切,所以將以服務大中華市場為目標。主要的營運方式,應該是採小團隊,但是會和許多外部公司取得合作關係,例如,產業報社記者提供口碑行銷專業,也和原華威葛瑞廣告總經理,現任掄元品牌顧問總經理的陳富寶合作,提供品牌策略的專業顧問等等外部合作的方式。採用這樣的方式,不但可以減少組織的人力負擔,也更有彈性和效率。
 
  而台灣未來的數位行銷是否還有足夠的市場,黎榮章表示,台灣和中國市場不同,中國市場目前還在進行領導品牌的競爭激戰,未來5-10年都是建立品牌的混戰。而台灣商業競爭精緻化,加上被全球性市場視為大中華市場的一部分,投注在台灣的行銷預算少了,許多企業會利用數位行銷來進行細部行銷,這些細部行銷,也就是他覺得可以發展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