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雜誌研討會系列報導8】第四屆國際雜誌研討會也邀請到,擁有兩岸媒體傳播經歷,前實力傳播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李志恆,會後特別與動腦記者分享漢唐集團經營中國品牌傳播策略,及對大中國區代理商競爭的觀察。
(Brain.com 台北 2007-11-26)兩岸廣告傳播集團一向是歐、美、日系統的天下,這些國際性傳播集團挾帶龐大的全球資源前進中國市場,不管是行銷Know-how、募資能力和全球性人力調配,都對搶佔中國13億市場有利。不過,去年底成立的漢唐國際文化傳播集團,卻有高度的企圖心,想成為中國最大的傳播集團,這樣的想法可行嗎?中國最早媒體代理商之一的實力媒體創辦人,曾任實力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李志恆,在2005年離開實力傳播之後,即著手籌備創辦漢唐國際文化傳播集團,針對中國大陸市場提供「一條龍」的品牌傳播服務,希望成為中國最大和最先進的傳播集團。
李志恆表示,漢唐採類似奧美、智威湯遜的公司所屬的全球第二大廣告傳播集團WPP一樣,採多元發展的集團形式,集團內有品牌管理、市場調查、公關策劃、創意設計、媒體企劃購買、整合行銷等等不同功能的公司,網羅了各方好手加入,如原台灣實力媒體董事總經理王秀珍擔任漢唐資源部首席營運官、原實力媒體企業加值副總裁邱曉文、原實力媒體執行總經理鄭乃綺,及曾任與實力有聯盟關係的克頓資深顧問文國基,進入漢唐擔任執行董事。同時,也以收購方式在中國各地擴張漢唐集團的服務版圖,目前集團下約有30家控股公司,為中國本土的客戶建立品牌,提供創意, 2007年總營業額預計可超過10億人民幣。
集團運作主要是以漢唐國際廣告為主,設定目標為中國市場,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三地有辦事處,將來的遠景也希望可以為海外市場服務。服務的客戶目前有中國本土的廣告主「今麥郎」,經營的產品類似台灣的統一企業,主要生產速食麵及飲料,號稱中國的P&G的上海「家化」公司及新浪網等企業,外商企業則有滴露和BOSS音響等客戶。漢唐希望提供給客戶利用集團底下,各別不同功能的公司,提供「一條龍」的服務,集團下的公司也採各自獨立運作,這樣才可以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客戶,提供不一樣的品牌或創意發展建議。
而談到近年台灣廣告代理商整併的風氣,李志恆表示大陸市場整併的狀況更嚴重。因為大陸市場龐大,品牌的建立需要時間、很多人才和各面向的支援,並不是單一的小廣告代理商可以完成的任務。目前,大陸市場約有5000-6000個品牌客戶,但是卻有13萬家以上的廣告公司,在各自為政的狀況,對品牌建立來說,是很沒效率的。許多外資廣告代理商,進入大陸市場,也是透過整併本土小型代理商將規模擴大,提供橫向和縱向的服務更有幫助。橫向是透過各個重點城市收購本土小公司,舖成業務網。縱向是由集團的力量,去整合上下游不同功能的品牌傳播鏈,滿足客戶不同需求,目前漢唐的做法也是如此。
至於台灣目前廣告代理和媒體代理間的競合關係,李志恆提到,某些媒體代理商提供創意服務,也是為了生存和競爭。不過,外商集團下的媒體代理商,集團思考應以旗下創意公司和媒體代理商功能不衝突為方向,避免集團內各自競爭的關係出現。而在中國市場的狀況,以媒體企劃為主的媒體代理商還不興盛,目前只需要媒體購買的功能。因為中國目前要做好媒體企劃之前取得的資料並不完整,而且因為幅員和市場廣大,所以成本很高,成立一家可以做媒體企劃的媒體代理商,至少要準備1000萬人民幣。就算取得相關資料,目前也尚未培養出夠成熟的技術和人可以分析資料。因此,對於媒體代理商和廣告代理商的競爭還未出現。
註:更多相關新聞,請參考以下連結
彭德豪看雜誌失敗的10大主因
新浪網創辦人蔣顯斌 分享數位出版制勝關鍵
日經新聞社數位轉型成功的三大策略
中國雜誌生態面面觀 經營者口袋要夠深
善用數位工具 打造雜誌大品牌
國際雜誌研討會 彭德豪分享35年《時代》經驗
台北國際雜誌研討會 數位化和大中華議題發燒
註:更多相關新聞,請參考以下連結
彭德豪看雜誌失敗的10大主因
新浪網創辦人蔣顯斌 分享數位出版制勝關鍵
日經新聞社數位轉型成功的三大策略
中國雜誌生態面面觀 經營者口袋要夠深
善用數位工具 打造雜誌大品牌
國際雜誌研討會 彭德豪分享35年《時代》經驗
台北國際雜誌研討會 數位化和大中華議題發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