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看到品牌經理在人前粉墨登場,卻忽略了他們為了拉拔一個品牌, 要協調多少單位,有多少個加班夜晚在公司度過。

(Brain.com 2007-09-12)在華麗的時尚派對上、冠蓋雲集的記者會上,看到品牌經理穿梭其中的身影,好像他們就是品牌的化身,所有的焦點都會聚集在他身上。事實上也是如此,但品牌經理要拉拔一個品牌長大,要做的事情其實五花八門,要面對的挑戰也是多如繁星,我們只看到他表面的風光,卻忽略了他背後的辛苦。
 
  從最前端擬定行銷策略開始,接著著手開發新產品、產品前測、進入量產、佈建通路,上市後要進行宣傳計劃、銷售追蹤、庫存管理,以及針對競爭品牌做攻擊與防禦的行銷,這些都是他們的職責所在,品牌經理的辛酸誰人知。為了深入品牌經理的世界,動腦將帶大家檢視他們的工作內容。
 
一、擬定行銷策略
  
  行銷的工作從產品還沒成形就已經開始,除了利用媒體宣傳,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品牌形象外,行銷還有很多重要的環節,如市場分析與銷售追蹤。為了確實執行這些環節,一套可執行的行銷策略就十分重要。
 
  而擬定行銷策略的同時,還要確定商品的名稱、品牌的個性、包裝設計,以及廣告的訴求。在這個階段裡,廣告公司、公關公司、活動公司甚至媒體服務公司都會加入討論,為品牌設定方向。一般來說,擬定行銷策略有8個重點:
 
1.列出執行摘要:找出策略的重點、目標,並確定執行方法。
 
2.觀察市場情況:對本身所處的市場環境做一通盤體檢,調查產品、競爭者、通路、消費者購買模式等具體資料。
 
3.產品競爭力分析:取得市場分析資料後,據此分析自家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通常運用的工具如SWOT(優勢、劣勢、機會、威脅)、4P(產品、價格、通路、促銷)等。
 
4.制定銷售目標:參考分析後所得的資料,以及過往同類型產品的銷售成績,訂定預估的銷售量、市場佔有率,以及合理的利潤目標。這個地方的拿捏對產品上市後的庫存管理影響很大,銷售量估太高,易造成存貨堆積,估太低會造成缺貨,消費者買不到產品對品牌形象也是一大傷害。
 
5.行銷計劃:依據上述各種分析訂定詳細的執行計劃。要上幾支廣告?要辦幾個活動?什麼時候執行?通路的活動、獎勵、舖貨怎麼做?全部要詳細規劃。
 
6.庫存管理計劃:根據經驗,廣告上檔後會有一波銷售高峰,沒有做廣告或其他活動時,銷售會冷淡許多,因此必須合理分配不同時期的庫存量。
 
7.預估損益狀況:至此,所有的行銷環節都已考慮過,要做哪些事也一目了然,接著要計算這些行銷計劃要花多少錢?預估的銷售達成後又能賺多少錢?看看這些計劃對公司的財務產生什麼影響?
 
8.制定控管機制:設立評估機制,針對各階段欲達成的目標做審核,並擬定危機應變方案。
 
  行銷策略是品牌的長期指導方案,行銷計劃是品牌的短期作戰任務,無論長期或短期都要及早計劃,才有充分的時間應變市場變化。但計劃究竟要多早?一家知名的國外冰淇淋品牌經理指出,在華人市場,為了因應每年中秋節的冰淇淋月餅大檔期,在中秋節過後,就開始著手擬定明年的行銷計劃,而且在隔年初,離中秋還有9個月,就會決定大部分的方案。
 
二、通路佈建

  現在是通路為王的時代,與通路談判上架費雖然不是品牌經理的職責,但大到通路策略、通路獎勵制度的擬定,以及對通路的教育,小到通路貨架上商品如何陳列,POP立牌、海報等製作物的擺放,都是品牌經理要思考的。
 
  通路策略是為了將資源集中在有銷售潛力的通路,而通路獎勵制度則是為了鼓勵通路多多販賣自家產品。尤其廣告比較少,或專業人士意見能影響消費者購買的產品,如菸酒、藥品,品牌經理就必須制定「通路競賽遊戲」,獎勵表現優良的通路商,讓通路在銷售同類型產品時,傾向銷售自家產品。
 
  另一個對品牌形象及產品銷售都有影響的,是對通路的教育。對通路銷售人員進行適當的品牌、產品教育,可以讓品牌所要傳遞的訊息更加一致,也讓消費者更有信心,銷售自然提升。例如嬌生視力保健成立視光學苑,針對眼科專業人士,提供最新的視光及視力保健相關資訊,目的就在深耕眼科醫師、眼鏡行老闆,當病患或顧客詢問他們意見時,嬌生被提到的機會自然比較大。
 
三、上市活動與媒體宣傳

  對品牌而言,上市當天等於是生日,所以這個生日派對當然要辦的有聲有色。然而,對品牌經理而言,行銷並不只是雜大錢打廣告而已,他的價值就在於能整合廣告、公關、活動,以及各種主流媒體、線下媒體,讓各種工具發揮最大功能。
 
  面對協力代理商,品牌經理的任務,就是將品牌精神傳達給他們,並確定他們接收到的品牌訊息與他所想的一致。品牌經理必須有一個觀念,他與代理商之間就是一個團隊,絕不能將代理商視為代工的下游廠商。畢竟,打造品牌是團隊合作的成果,任何一點瑕疵,都會影響消費者的觀感。
 
  品牌經理還有一個特殊的工作,就是擔任品牌的發言人,回應媒體、客戶所有關於品牌的問題﹔尤其是媒體記者,遇到問題不知道要找誰,一定先問品牌經理。品牌經理的一言一行左右了媒體對品牌的觀感,間接對消費者產生很大的影響,必須特別小心。
 
四、銷售追蹤與庫存管理

  產品上市後,才是品牌經理挑戰的開始。雖然大部分的品牌經理不用背負每個月的業績壓力,但他們仍要對產品的市佔率負責。行銷部門每個月都要和業績部門開會,交叉比對各種行銷活動與銷售量數字,據此找出問題並設法解決。
 
  薇姿品牌協理陳夙媛表示,薇姿將行銷與業績的分析執行更徹底,每週都要檢視銷售量、市佔率增減的情形,而且不僅業績衰退要找出原因,連業績成長都要有解釋。這樣的機制有助於了解行銷與業績的相互關係,不只找到問題加以解決,也能發現有效的行銷手法加以沿用。
 
  此外,庫存管理也是一門學問。市場有淡旺季的差別,廣告、促銷等其他活動也會造成銷售量一時的增加。再加上許多品牌的產品是由國外直接進口,若行銷啟動的同時,沒有同步增加庫存,等到產品缺貨才向區域總部調貨,通常得等上1、2個月。因此必須依據行銷計劃,同步管理庫存。
 
五、檢視品牌健康度

  每個品牌都要定期檢視品牌的健康度,每季、每年、每三年都要做程度不等的調查,觀察品牌形象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變化,提供往後擬定行銷計劃時的參考。
 
  另外,再好的產品都不免會遇到顧客投訴問題,所以平時品牌經理就要教育通路人員、客服人員面對客訴時的標準處理程序,不只要讓顧客消除心中對品牌的疑慮,更要讓顧客感覺自己受到重視。而針對特定的意見領袖,品牌經理更要親自出馬,扭轉可能對品牌形象造成傷害的危機。
 
  愛鮮家就是一家很注重客訴的公司,除了有專人負責每天蒐集、處理全省通路的客訴外,下班後客服專線也會轉接到同事手機裡,絕不漏接任何一通電話。
 
六、攻擊、防禦

  市場上免不了會出現競爭品牌,面對對手的行銷策略,品牌經理視情況要有一套攻擊或防禦的計劃。
 
  例如A牌顯示器的品牌經理,看到消費者對寬螢幕的顯示器需求日漸升高,而對手B牌顯示器沒有寬螢幕產品,此時當然透過各種媒體強打寬螢幕的好處。反之,B牌顯示器的品牌經理,可能以降價或請研發部門投入寬螢幕顯示器的開發,藉此進行防禦。
 
  以上六個步驟是要建立一個品牌的必經過程,產品上市後,品牌經理要隨時掌握市場動態,調整行銷策略,才能因應接踵而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