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難得的跨海尋找公關公司的經驗,一個讓人感動的公關專業展現。

  美國廣大的市場,對台商是一個誘惑、一個美夢,也是一聲嘆息。 成功把產品打入美國市場的公司,常成為媒體的報導寵兒,因為太難得了,特別是那些斗膽以自有品牌闖江湖的廠商。在檯面下,看著美國大餅卻吃不到,甚至跌過跤的台商,大有人在! 

以公關打開美國知名度 

  手機管理軟體的開發商雙揚科技(Mobile Action),對美國市場也抱著很大的期望。去年11月以前,他們雖然在歐亞已經成為手機管理軟體的領導品牌,但在美國默默無名,但現在,他們在美國的業績已經成長了七倍,而且不但靠傳統通路商的力量,也自己設立網站,直接將產品賣給消費者。 

  他們成功打造品牌、並打開知名度的秘密武器是「公關」!不是靠當地經銷商,也不是靠自己遠端操作,而是跨海去美國尋找當地的公關公司,借重他們對美國媒體的專業了解與策略分析,有計劃地打響自己的品牌與知名度,進而吸引消費者和當地合作夥伴主動找上門。 

  擔負這個重任的是雙揚科技品牌經理楊仲軒。他表示,台灣所有主要媒體都集中在台北,但是美國的媒體生態很不一樣,專精於不同領域的媒體,總部各自座落在不同的城市。例如,CNET等電子、電腦媒體多在舊金山,電信業媒體多在科羅拉多州,娛樂性媒體圍繞著好萊塢,全國性媒體幾乎都根基於紐約。IDC等研究中心的大本營,則位於波士頓,那裡有哈佛大學、麻省理工等名校畢業的精英,就近進行各種研究合作。 

夥伴選擇要考慮地區性 

  有鑑於紐約有許多對全美影響力很大的媒體,舊金山是許多科技媒體的集散地,芝加哥是傳統上的出版中心,楊仲軒所開出來的美國公關標,要求公關公司一定要在紐約有辦公室,舊金山和芝加哥則其中一地要有辦公室。 

  經由朋友的介紹,以及他自己在網路上蒐集的資料,最後選出八家符合資格的公關公司。發E-mail去問對方有沒有合作興趣後,有五家回覆,他們再篩選出兩家進行比稿,由楊仲軒親自飛到美國去審核。 

  勝出的Allison & Partners,主要是贏在「夠用功」。比稿前他們就先做了一輪Media Survey(媒體意見調查),了解媒體對雙揚科技的印象與接觸意願,再根據這些資料,撰寫提案報告。這展現了他們基本的媒體熟悉度。 

56頁參考資料讓人感動 

  確認合作後,雙方共同擬定了短中長期的公關策略,並安排一個Media Tour(媒體巡迴訪問),楊仲軒必須要從美國西岸一路橫跨到東岸,五天內與不同城市的16個媒體,進行電話訪談或面對面訪談。 

  Allison & Partners不只是確認專訪的人時地而已,還事先準備了厚厚56頁的參考資料,讓楊仲軒還沒有見到記者,就對該記者和該媒體很了解,對自己該說的內容也有充分的準備。 

  那份資料上,針對每一場專訪都寫了媒體名稱、記者名字、見面時地、媒體聯絡電話、面訪或電訪、媒體歷史與特性、記者的專業領域、記者有興趣的議題、記者最近寫過的文章全文,甚至還包括楊仲軒應該說什麼和不該說什麼。這些資料讓他充分見識到美國公關公司的專業程度,並且打從心裡覺得感動,認為這才叫做「公關顧問」。 

  這些做法其實不是什麼秘密,大學傳播學院的課程和公關公司的內部訓練都會提到,但是台灣有紮紮實實做到的公關公司卻非常少。相較之下,顯然是比較不用功。 

業績大幅成長 

  與美國的公關公司合作,一個月的顧問費一般約1.5~2.5萬美金,他們並不保證媒體曝光量,策略思考佔服務內容的比重很高,價格值不值得主要是從媒體溝通的品質來看。 

  乍看之下似乎很貴,但是在美國頂尖的電信專業雜誌刊登廣告,一小篇就要1萬多美金,對預算不多的廠商而言,找公關公司還是一個優惠的選擇。在雙揚科技的例子,銷售量有這麼大的攀升,自然是更划算了。 

  經過了一個Media Tour,數次的媒體拜訪、以及CES及CTIA電子展之後,雙揚科技上過的媒體包括紐約時報、華盛頓時報、PC Magazine、Wireless Week、CNET......等,而且美國Yahoo可以搜尋到好多篇相關報導,大大提升了他們的知名度。 

  半年的公關運作下來,雙揚科技除了在美國的業績大幅成長七倍,這些報導還吸引了Fry's、CompUSA等大型的3C通路商,願意讓他們的產品上架。誰說公關就只是辦辦記者會呢?國際公關還能協助開拓海外業務呢!

源:動腦雜誌351期/200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