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開發新式廣告市場及周邊效益,讓東森幼幼台的業績持續向上成長。

  於2000年1月1日從東森卡通台轉型而成的東森幼幼台YO YO TV﹐由於鎖定學齡前兒童市場的策略奏效﹐不僅收視率比去年同期成長1倍﹐廣告營收也逆勢成長﹐6月份廣告業績達到新台幣1千5百萬元。

  東森行銷總經理邱佩琳表示﹐東森幼幼台的頻道普及率目前已將近100%﹐幾乎全省的有線電視戶都看得到﹐加上以學齡前兒童﹐也就是7歲以下的小朋友為主要目標對象﹐而且有口碑的自製節目比例高達3成,屬性明顯與Disney頻道和卡通頻道CARTOON NETWORK不同﹐逐漸走出自己的一條路﹐目前收視率已竄升到19.63﹐逼近東森新聞台。

 

 開發周邊效益

   為什麼東森幼幼台能在不景氣的當下持續成長﹖邱佩琳謙虛地說﹕「一切都是員工共同努力的成果。」

  東森幼幼台共分商品組﹑企劃組﹑製播組及活動組4個部門﹐其中由企劃組執行對外節目購買﹑及自製節目的審核部份﹐製播組進行自製節目的製作﹐商品組負責節目周邊商品的開發、發行﹐活動組則處理活動宣傳行銷工作﹔目前員工共29人﹐節目自製與外製的比率約為3:7。

  邱佩琳強調﹐幼幼台的購片準則是先考量內容是否寓教於樂﹐同時也會注意是否會帶進周邊效益﹐希望除了取得有線電視播映權外﹐連周邊商品的版權也能一併獲得﹐以增加額外收入。

  所以自5月起﹐幼幼台開始推出一系列與節目相關的VCD﹑CD﹑錄影帶或錄音帶等影音產品﹐和代理外製﹑自製節目版權的平面童話書﹔自營商品部份﹐則有卡通人物肖像的授權﹐加工製成配件﹑服飾﹑家庭用品﹑文具等產品。以「幼幼點點名」第一集錄影帶為例﹐已賣出超過3萬卷﹐首刷5千本的「小建築師巴布」系列童書﹐在7月底也都銷售一空。邱佩琳表示﹐雖然景氣不佳﹐但是家長們通常還是會視孩子的需要﹐添購小朋友用品﹐所受影響不大。

受日本NHK青睞 9月合作製播節目

   其實今年可說是幼幼台幸運的一年﹐除了節目終於經營出口碑﹐還獲得日本NHK電視台的青睞﹐將於9月共同在台灣開闢一個新的幼兒節目「YOYO新樂園」。邱佩琳表示﹐目前幼幼台已斥資新台幣上百萬搭景﹐8月已開始錄影作業﹐並邀到日本NHK幼兒部部長及兒童節目製作人來台指導﹐未來節目安排除了引進日本的2D動畫﹑音樂歌曲﹐還會增加人偶秀的播出。邱佩琳指出﹐初期的人偶版權仍由日本所有﹐但未來日本將會協助幼幼台自行開發創新﹔至於節目的商品版權則交由群英社發行。「和NHK合作後﹐東森幼幼台的節目豐富性不但會增加﹐玩偶的操作也會更好。」

和客戶合作創造雙贏

   而在廣告方面﹐邱佩琳也有新作法。她進一步表示﹐幼幼台原本純粹是靠賣廣告秒數為生﹐多刊播小朋友用品及女性廣告﹐不過她認為以幼幼台現在的聲勢來看﹐業績還有向上發展的空間。

  「既然幼幼台的收視率接近新聞台﹐而新聞台1個月能達到6~7千萬台幣的業績﹐那麼幼幼台應該有做到4千萬業績的潛力。」所以她正著手朝和客戶活動結合﹐提升雙方利潤的業務方向進行。

  其實不只是東森幼幼台如此﹐只要是由東森行銷代理廣告業務的媒體﹐邱佩琳都打算捨棄全部走專案的型式﹐改由包銷客戶產品下手。在邱佩琳的腦海中﹐電視台廣告走「專案」﹐已經不稀奇了﹐為何不自己創造一個廣告市場﹖而藉由舉辦SP促銷活動來包裝客戶的產品﹐等於是一個非正常預算下的結合﹐客戶不用出什麼錢﹐就能充份運用東森資源﹐被接受的程度相對會提高。

  邱佩琳舉例說明﹐如東森寬頻即將在9月份和大眾電信合推「辦東森寬頻網路﹐PHS手機便宜賣」的活動﹔又如得易購電視購物頻道和曼都髮廊合作﹐只要在購物頻道消費滿一定的價錢﹐就送曼都100元折價券等等﹔至於廣告費﹐則由東森支付。那東森不就沒賺頭囉﹖邱佩琳解釋道﹐其中的奧妙在於成本先由廣告秒數來吸收﹐最後他們再依實際獲得的利益來拆成。也許﹐這跟目前佔東森行銷整體廣告營收20%業績比重的「專案」相比﹐新模式所帶來的量可能只佔10%﹐但邱佩琳卻深信這絕對是一個值得投資的廣告方式。邱佩琳說:「我真心地希望透過東森的資源整合﹐能幫客戶提升知名度、增加銷售量﹐所以我們會更努力地開發新廣告模式。」

《資料來源:動腦雜誌305期200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