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廣告預算被東刪西刪﹐如何幫客戶把錢花在刀口上﹐也是廣播廣告業務員的責任之一。

  廣播在傳統四大媒體中雖然是相對的弱勢媒體﹐但這幾年竄升速度極快的飛碟電台﹐不但自許要爭取廣播媒體廣告收入的第一名﹐更有企圖希望在廣告營收上成為台灣有線電視台的競爭對手﹔在這麼龐大的壓力下﹐飛碟業務部會是什麼樣子﹖

 錄製廣告 全程作陪

   早上9點20分左右﹐位於26樓的飛碟業務部便充滿了人氣﹐個個打扮體面的帥哥美女﹐開始迎接繁忙的一天。在飛碟﹐時間切割以29小時計算﹐除了節目之外﹐每個節目破口所插入的廣告﹐也都需要經過一道道關卡才能順利播出。

 

  負責直客業務推廣的阿比正在事先預約好的錄音間裡﹐陪同客戶﹑配音人員﹑行銷部文案人員及成音人員﹐準備錄製一段30秒的廣告。由於一時之間找不到適合的背景音樂﹐再加上還在唸國小三年級的小配音員對聲音表情較難掌握﹐所以折騰了整整1個多小時才搞定﹔好不容易完成了錄音﹐阿比才填妥了廣告檔次確認單並送交管理部﹐隨即就接到客戶的通知﹕因為產品在原訂促銷期間還無法空運來台﹐計劃勢必得取消。

  尚未播出的廣告需要修改還來得及補救﹐如果是漏了播出或是廣告素材有誤﹐透過監聽小組的記錄﹐業務員也必須主動將錯誤回報給客戶﹐再由客戶決定何時補播﹐而若有時效性的考量﹐只能賠錢了。

 廣播廣告的困難

   雖然有不少廣告主或是廣播廣告媒體代理商﹑廣告公司會主動在飛碟下廣告﹐但要在飛碟做好業務工作﹐並不能只在公司裡等著接生意﹐為了挑戰每天的滿檔﹐外出「跑」客戶是必要的工作之一。

  既然要見客戶﹐當然就不能空手而去﹐利用空檔時間準備一份廣播廣告建議書﹐正是不可或缺的步驟之一﹔以目前台灣不景氣的經濟狀況來說﹐如何幫客戶把錢花在刀口上﹐也是廣播廣告業務員的責任之一。

  綽號麥當勞的業務部一組組長蘇彥彰感嘆道﹕「做廣播最大的困難﹐還是在於很多廣告主對廣播並不很了解。」他相信聲音的魅力﹐也誠心建議廣告主﹐在廣播只要花新台幣10~20萬的廣告預算﹐就可以安排一週12次以上「漂亮」的檔次﹐甚至只有電視廣告動輒上百萬支出的10%﹐尤其在大家手頭都很緊的時候﹐廣播不啻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不能只是收聽率

   要說服客戶﹐業務員可不能只提供收聽率給客戶﹔業務部營業組主任祝青林的桌上﹐堆滿了有關客戶的各類報導﹐他平時就是從這些報導中了解各產業的特性﹐再根據其消費主力群的收聽習慣﹑忠誠度﹑人口特質(如年齡﹑職業﹑性別﹑教育程度)等﹐做成數種廣播廣告建議案﹐這可得花上1﹑2天的時間。祝青林說﹕「要先了解客戶的需求﹐才知道該怎麼滿足客戶。」

  最近﹐祝青林正在規劃一份百貨業廣播廣告提案﹐不但詳細說明了飛碟電台的收聽情況﹐還特別指出男性工作者﹑女性工作者及學生﹐收聽廣播電台時的商品廣告類型記憶度﹐並勾勒出各時段主力消費群輪廓。這份建議案包括3個預算方案﹐每個方案也都各含有GRP(Gross Rating Point﹐收聽率總和)﹑CPRP(Cost Per Rating Point﹐每1%收聽率之成本)及CPM(Cost Per Mill﹐每千人收聽成本)供客戶參考選擇。

 飛機要起飛了﹗

   每天接近早上11點﹑下午4點﹐祝青林總會拉高嗓門催促同仁﹕「飛機要起飛了﹗」聽到這句話﹐整個業務部只能用「大地震」來形容﹐因為每天的截稿時間就要到了﹐客戶未將檔次確認單回傳﹑廣告素材還未入電腦......﹐只見業務員們個個不斷停打電話﹑樓上樓下跑上跑下。

  每個星期一下午5點半﹐業務部都會舉行例行的業務進度會議﹐以確認前一週進單播出的廣告量﹐是否符合預定計劃﹐如果有落後的情形﹐則3個小組都必須互相協助﹐無法直接向廣告主爭取的廣告﹐就要再進一步接洽廣告公司或媒體代理商。

  業務員和其他部門溝通協調的機會很多﹐有時行銷部設計的一些廣告單元﹐就會和業務部討論﹔有些廣告主也會以贈品搭配廣告來行銷﹐這時業務部便需與節目部有做好事前溝通﹐互相配合。業務員﹐不只和客戶做溝通﹐也要懂得如何在內部與人溝通。(動腦張文娟採訪整理)


《資料來源:動腦雜誌302期200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