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守谷(1938-2024), 自師專畢業後短暫任教小學,隨後毅然投入國立藝專美工科深造,從此走上廣告與設計之路。這個從教育領域轉入創意產業的選擇,奠定了他往後橫跨教學、設計、廣告管理的多重身分。

朱守谷入行後,最早在設備簡陋、資源缺乏的年代開始廣告工作。他常回憶早期前輩的奮鬥精神,這些「靠熱忱與幹勁支撐起來的日子」深刻影響了他,亦形成他日後對廣告人工作態度的重視。

 

職涯中,他長期服務於華威葛瑞廣告公司,並擔任副董事長,是台灣廣告界跨世代的重要企業領導者。他既懂管理,也懂創意,是少見在「企業管理、設計專業、教育現場」三者之間都能有深度參與的廣告人。

1979 年,朱守谷與賴東明、劉會梁三人共同倡議成立「動腦讀者午餐會」,也就是後來延續四十餘年的「動腦俱樂部」。它是台灣最早建立起「月度聚會、產業交流、公關連結」的創意產業平台。

在資訊缺乏的年代,動腦俱樂部讓廣告、行銷、設計領域的專業者能彼此分享知識、交流趨勢,成為人才彼此看見的重要場域。朱守谷本人於 1984–85 年擔任第六屆會長,他對平台的熱情、對產業的使命感,影響俱樂部運作至今仍不斷延續。

朱守谷在設計領域的實務與思想同樣深具特色。1999 年受訪時,他分享自己用「真花」作畫:「只有真花才有生命力,而設計需要靈魂。」他使用簽字筆,錯一筆就必須靠數千筆修補,象徵他對細節、對作品的自我要求。他的作品尖銳而帶柔情、能直接打動市場大眾。

朱守谷長期於實踐家專(後為實踐大學)任教,培育無數設計與廣告人才。他以幽默、溫暖又直接的方式啟發學生,他的教學並非只教技術,而是傳達創意工作的精神——認真、專注、擔當、以作品為榮。

退休後,他成立「朱老師美食團」,帶領產業朋友走訪台灣的庶民美食,以生活品味延伸其教育精神。他對後輩的照顧被形容為:「真心、不計算、不留保留」,是許多台灣廣告人的人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