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部、外交部、地方政府和民間組織多方出擊, 合力促進農業技術交流和國際合作,不僅拓展海外市場及提升外交形象,在全世界應對氣候變遷時,戮力提供糧食援助並尋求永續發展。
以亞蔬- 世界蔬菜中心為例,今年初在台南善化總部辦理「全球作物多樣性新里程碑- 世蔬種原庫翻新落成儀式」。農業部部長陳駿季表示:「世蔬中心將以豐富的基因收藏及傑出的研究能力,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的危機,並透過臺灣、世蔬中心及全球夥伴的共同合作,持續為全球打造具備氣候韌性及彈性的永續農業,提高全球糧食安全。」
農業部指出世蔬中心自1970 年代在台灣總部設立種原庫,陸續收藏各國蔬菜種子,目前共有來自155個國6 萬5 千多個蔬菜種原,成為全世界最大且對外公開的蔬菜種原庫。
在國際人道關懷方面,台灣自2002 年起辦理國際人道援外糧業務,外交部及國內非營利組織合作,將公糧送往亟需糧食援助的國家地區,23 年來不中斷。農糧署表示迄今已援助45 個國家計46.8 萬公噸白米。農糧署2025 年再與外交部及慈濟基金會、世界展望會、好鄰居協會等非營利組織合作, 提供2.12萬公噸白米,援助17 個國家。
為協助雙邊拓展更多合作交流的機會,外交部於10 月邀請駐台外交暨商務人員參訪台北市、桃園市及苗栗縣等地企業,以親身體驗台灣智慧農業的發展。外交部資料顯示參訪團包括31 名駐台使節及代表。
地方首長如雲林縣長張麗善和台南市長黃偉哲等更經常出國推廣農產品。為促進飲食文化及農業領域的交流,農糧署自108 年7 月與日本茨城縣笠間市簽署「強化飲食及文化交流發展合作備忘錄」,多年來持續推進交流計畫。茨城縣各市町村每年採購包括香蕉、鳳梨、芒果及文旦等多樣臺灣水果,供作縣內各中小學學童營養午餐使用。
農業部強調,未來將持續與日本地方政府及教育單位深化合作,結合食農教育推廣與品牌行銷,以農業作為連結台、日情誼的橋梁。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