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的善良促成台灣成為詐騙溫床,年輕人受騙、老年人被騙光積蓄時有所聞。隨著科技發展,詐騙不需要面對面,可能動動手指,幾千幾百萬瞬間就成為他人的所有物。

詐騙橫行!彰化縣警局統計,今年8月共受理635件詐騙案,民眾財損金額達2億2768萬元,其中財損百萬元以上有55件,又以假投資詐騙最多,被害人年齡層在40歲以上,被詐騙的女性高達6成5,縣警局長陳明君對此指出,被詐騙女性多半為家管、菜籃族,尤其近期因普發1萬元政策引發關注,詐團可能利用不明簡訊、電子郵件或社群連結設置釣魚網站,誘使民眾輸入個資或帳號。

 

詐騙和假訊息潛藏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line群組中的訊息、連結,或是簡訊、廣告網站,甚至是政府網站、購物,都應提高警覺,慎防假冒。不要輕易提供個資或輸入帳密,善用google或反詐騙專線,別讓方便的網路成為了詐騙溫床。

除了假借時事資訊,包括最近的普發一萬,另有「靈骨塔詐騙」。這類詐騙通常先以假仲介向賣家聯繫,聲稱可協助代管、過戶,先收取管理費,後續再變更收款名目,且都已先以少額款項試探,再逐步增加金額。抓住人們貪小便宜的心理,以為撿到好康,可以用便宜的價格購買到超值的物品,讓消費者逐步增加消費者金額,最後消失無蹤。警方呼籲民眾投資商品時應透過合法管道,如有疑問可撥打165專線諮詢。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衛福部啟動公益募款「092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募款專案」。內政部警政署再度提醒,詐騙集團常利用假冒政府或慈善單位名義,透過不明連結的簡訊、虛假募款網站或製作影音短片等方式詐騙。做善事也要謹慎確認,才能避免善款流入歹徒手裡。警政署刑事警察局於165打詐儀錶板設有「關鍵字查詢」功能,讓民眾能輸入網站或帳號判斷是否涉詐,即時降低風險,並透過165打詐儀錶板、165社群及官網即時公布新型態詐騙樣態。

警政署提供破解「誤傳式詐騙」的3大防詐技巧:

1、陌生訊息不要回、不要理、直接封鎖

2、關閉通訊軟體的陌生訊息功能

3、別把網友當朋友,絕不談錢、不給帳號、不信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