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一年,全球區塊鏈行業經歷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其中兩個關鍵趨勢凸顯出來,即「合規安全監管」和「商品體驗優化」。全球政府對金融系統的區塊鏈產業合規要求,從政策性宣示,到實際落實,我們看到歐盟 MICA 框架落地、各國加密貨幣合規、登記如雨後春筍冒出,同時法規也對虛擬資產的安全性穩定性更加重視,不管是中心化金融的資產風險控管的透明度和權責,還是去中心化金融的反洗錢和資恐防範等議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更帶頭,把比特幣視為商品而非證券,並於 2024 年 1 月正式核准比特幣現貨 ETF 推出,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發行的比特幣現貨 ETF「IBIT」,僅用 137 天就達到 200 億美元持倉規模,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 ETF 商品。以上代表一件事,比特幣逐漸成為主流,並成為各國投資人(不分個人或機構)再正常不過的資產配置之一。每一次市場的崩垮與重建都推動整體產業走向更好的未來,市場推著產業走上合規之路,資管機構與交易所提高資產透明度以取得用戶信任。
台灣也走在同樣的趨勢道路上,我們過去四年來,持續倡議以「導入產業公會」、「自律」為軸,補足監管合規過程的阻礙及不足,在各界通力合作下,台灣於 2023 年底增訂「虛擬通貨商業」團體業別及業務範圍;2024 年 6 月 13 日台灣「虛擬通貨商業同業公會」成立。
我們也倡議台灣應開放比特幣 ETF 複委託,至少讓國人可間接購買到海外合規比特幣 ETF,我們提出「比特幣 ETF 可行性及法制建議專案研究報告」於主管機關,主管機關並於 2024 年 5月 22 日宣布有條件解禁,開放專業投資人得以複委託比特幣現貨 ETF。
此外,中心化資管機構所帶來的不信任也推動了去中心化服務的用戶增長。用戶對於去中心化的需求推動更多開發能量轉移至解決用戶學習門檻,降低用戶進入區塊鏈的障礙。
透過市場統計洞察用戶結構與行為趨勢,今年,我們秉持初衷,繼續我們能夠深入調查了解台灣區塊鏈市場的現況。同時,讓各界可從產業賽道的角度觀察,我們可以掌握台灣與國際團隊的發展動向,了解不同組織在區塊鏈領域中的競爭狀態和策略。
此外,合規監管也是報告中的重要面向,我們分析了亞太地區政府對於區塊鏈產業的態度和規劃,這對於企業和投資者在區塊鏈領域中的營運具有重要影響,了解合規監管的動向和要求,有助於企業制定符合法規的策略和執行方案,為市場建立穩定且可持續的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