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時除了常見一國當地的歡樂慶祝活動以外,也是推動文化外交與國家形象的重要舞臺。如果能適當地藉助媒體的傳播力量,更可趁機將慶典從對內訊息表達延伸成對外的國際敘述。
最近有些國家陸續慶祝國慶,我有幸應邀參加外國使館在台的活動,印象深刻。從特色飲食、獨特景觀與文化、傳統藝術、各項成就及跨國連結等,都是較易吸引媒體的題材。對於從事國際溝通的人而言,這是不是就像有人想放風箏,天空就起風了呢?
以駐台北韓國代表部在10月2日舉辦的大韓民國國慶酒會為例,入口處的背板即聚焦「APEC 2025在慶州」,同時以「遇見千年古都與世界遺產」為主題,介紹當地的著名景點如瞻星臺、天馬塚及月精橋。各國的使節、台灣貴賓、韓僑紛紛於背板前拍照留念。
慶祝晚會吸睛的除了韓式泡菜、麝香葡萄和人蔘製品,代表部代理代表高尚郁致詞開頭以中文說出孔子名言「德不孤,必有鄰」,不僅獲得熱烈的掌聲,也連結了韓國和華人的傳統價值。他引用韓江作品《少年來了》中的一句台詞總結時,則成功推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韓國作家。
台灣於總統府廣場前的國慶大會包含樂儀隊、鼓號樂隊、現代舞、客家與原住民音樂等表演,展現多元文化於各國代表與受邀的國際媒體。
外交部以「堅韌的台灣」為題製作國慶影片,彰顯台灣的政策、願景、成就與特色。2025年國慶影片全長約4分半,共有中、英、西、越、泰等13種語文版以觸及全球觀眾。這種語言的便利性有助於新聞媒體更有效率地應用素材。影片包含自然風光、人文景緻、台灣選手在國際賽事勇奪佳績的
榮耀時刻。半導體晶片、智慧農業、醫療科技、量子電腦等領域發展,則凸顯台灣在全球產業鏈中扮演的角色。兼容並蓄的文化底蘊也呈現於宗教民俗慶典、表演藝術、創意展演、經典美食、國寶文物、匠人技藝等。這些經典畫面有助媒體報導不同文化如何慶祝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