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場由Partipost李峰昇總經理「AI與創作者市場的結合:品牌如何打造下一波成長引擎」開場。傳統代言人帶來單向訊息傳遞,由品牌主導內容,強調曝光量和短期合作。創作者共創者透過社群交流、留言互動與真實故事建立共鳴,使品牌訊息自然融入受眾日常生活。社群互動和留言可以帶來高黏著度和長期的信任關係,並形成可持續的口碑。
他建議品牌應該重新分配行銷預算,確保有一部分投入於網紅行銷活動,並可善用奈米網紅和微型網紅建立特定消費族群曝光。消費者應該尋找內容真誠、透明且具價值的創作者,積極參與討論,將可以影響品牌決策、促進更符合自己需求的產品產生。網紅應該肩負責任,妥善標注是否為受到贊助商品,使真實的感想更值得被信任。
前Mazda總經理/KIA汽車總裁李昌益「從展間到數位戰場:AI如何改寫汽車品牌的行銷劇本」以有趣的影片帶來AI應用的實證,提到許多品牌已不需要實體展間。AI帶來的改變包含軟體決勝負、車輛媒體個人化等。透過AI辨識,不僅可以提供道路選擇,還可能提供周邊汽車品牌資訊,避免追撞高價值汽車的風險。
L’Oreal數位行銷長、企業關係長蔣廷欣,提到透過AI的使用,可辨識多達2萬種以上消費者膚質,提出最適切的產品選擇。但同時美妝廣告為了對得起消費者的信任,只讓AI協助創意產生,仍使用真實數據和資料來表達產品成效。
最後的座談,不同產業行銷領航者分享對AI的看法。LINE台灣企業解決方案事業群總經理王俞蓉認為AI影響人、資訊、服務三者的距離。LINE近期推出新服務,讓使用者可以不需要安裝新的app,透過LINE的頁面成為企業會員。天下雜誌共同執行長葉雲提到當代媒體必須產生更有體驗感、深度、可信賴的內容,並以podcast以對話形式播報新聞為例,介紹AI如何快速生成吸引閱聽人的資訊。
科技的發展帶來更細緻的服務,如何善用工具、發揮創意,讓品牌能夠持續帶來穩定的效果及創新的體驗,成為新世代品牌必須不斷競爭及學習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