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外媒新聞特派員 動腦客座總編輯

因為媒體聯絡人員和公關專業單位的熱心努力,我常常接到許多比較小眾的邀訪。可惜有時候找不到適當的報導角度,只能錯過。不過有時也有令人眼睛一亮的本地特色新聞,因為主辦者開放的心胸和積極的籌劃而得到驚喜的迴響。

政府、企業或機構聯繫外國媒體,除了能曝光訊息,也可以借重其傳播力和公信力而放大品牌價值甚至增進國際影響力。至於新聞工作者評估素材時,都要回答一個問題:讀者為何要在此時接觸這個報導?

 

全球經貿議題、地緣政治和兩岸局勢都是較容易吸引駐台特派員注意的題材。至於地方特色或小眾文化,只要有明確的故事角度、有特定影響力、或能和趨勢連結,也有可能吸睛。

以中華傳統文化弘揚孝道總會舉辦的孝親洗腳活動為例,原本是屬於東方的思維而且無外賓參與,卻能吸引亞洲和西方媒體的報導。這都要歸功於主辦單位不畫地自限。

孝道總會會長張朝國認為「孝道」不是某一個民族的專利,更不是過去的傳統而已, 它是人類共同的珍貴人性智慧資產,是超越時空與文化的普世價值。「無論你來自哪個國家,信仰哪個宗教,擁有什麼膚色,只要你願意從心出發、從腳而行,孝道就能在你的生命中發光。」

他深信推廣「孝道」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讓孝成為連結彼此的橋樑,讓尊敬與感恩成為地球村的語言,當每一個家庭都有孝的力量和正能量,社會將更溫暖,世界將更和平。」

張朝國為國際舉重總會榮譽第一副會長、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榮譽副主席、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名譽會長。他的決心和國際視野讓他能勇敢地把這項每年吸引數萬人參與的活動,藉由國際媒體和世界溝通。

另一個例子是流行樂壇「天后」張惠妹的跨年演唱會,七萬名歌迷一起在零新冠肺炎確診的臺東,用燦爛而自律的方式迎接2021年。當地政府聯絡人員鍥而不捨的精神感動了我。那篇在地活動的報導在全球籠罩於疫情陰影時也引發讀者熱烈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