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調查指出,全球海草床正以每30分鐘一個足球場面積的速度在流失,台灣也不例外。全台潮間帶目前已調查的海草床棲地計有17處,其中又以澎湖的面積最大。海草床除了是固碳高手,也是許多生物的庇護所與哺育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自2011年起,展開對澎湖海的草床分布調查,並建立海草復育技術,更以海草床大量吸收CO2的能力,協力社區發展碳權交易方案,讓碳匯挹注社區發展。

台灣世界海草日 澎湖舉行

第2屆「2025台灣世界海草日」(World Seagrass Day)活動,2月26日在湖西鄉公所禮堂舉行,水產試驗所張錦宜所長專程從基隆來澎湖主持活動,澎湖縣農漁局副局長陳銓汶、湖西鄉長陳振中等人,一起宣示今年以「向下扎根」為目標,做為「2025世界海草日」主軸,除持續廣邀企業投入、強化與社區互動,增加社區參與海草修護與養護的強度,同時也以提升在地學生對海草生態、復育、產業及知識為目標,規劃一系列海草復育、講座及夏令營等活動,為海草生態系環境教育與培育海草復育建立人才種子庫,使海草復育工作向下扎根,以行動彰顯保護海草床的決心。

 

水試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是國內最早投入海草床修復與保育研究的單位,最初始於103年以改良海草移植的「根狀莖法」,在澎湖通梁淺坪海域種植60平方公尺的海草,迄今所移植的海草已增長近50倍,足足有7個籃球場大。期間也陸續於重光及虎井等海域進行海草床修復,並於111年協助澎湖縣政府劃設重光及港子海域為台灣首次以復育海草為目的的保護區,不僅增裕漁業資源,對提高海洋生物多樣性也具有正面效益。113年更藉由海草復育「根狀莖法」之精進,有效提高海草復育效率,並應用於海草復育工作。

水試所長張錦宜說,這次是第2次在澎湖舉辦的世界海草日,回顧這一年,成功的和2大企業的支持,利用企業的ESG的活動,一起推動海草復育,共辦了11場相關活動,包括靜態的說明會,動態的大家一起種海草,更與社區居民、2企業員工,共復育了220平方公尺的海草。

有了澎湖的成功經驗及優秀成績,張錦宜表示,水試所今年計畫將在嘉義的廢棄鹽田變回海草床,廢棄多年後,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濕地,水試所將移植澎湖的經驗,復育嘉南地區廢棄鹽田,把消失的海草一步步地種回來,防止海洋環境劣化。

海草貢獻涵蓋多個方面

海草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其貢獻涵蓋多個方面:

1.棲息地提供:海草床為許多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地,包括魚類、無脊椎動物和鳥類。這些生物在海草床中繁殖、躲避捕食者以及尋找食物,從而形成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2.生態平衡:海草能穩定海洋底質,減少泥沙流失,保護海岸線免受侵蝕。它們的根狀莖系統有助於固定海底沉積物,減少海底的動盪和侵蝕。

3.碳捕集:海草具有強大的碳捕集能力,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在生物量和沉積物中。這對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緩解氣候變遷有著重要意義。

4.水質淨化:海草床能有效地過濾海水中的營養物質和有機物,防止營養過剩和水質惡化。這有助於保持海洋環境的健康和清潔。

5.生態連結:海草床與珊瑚礁、紅樹林等生態系統形成互動,共同維護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這些生態系統之間的聯繫有助於生物的遷移和生存。

水試所與「台灣橫濱八景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

今年為擴大海草復育的效益,水試所與「台灣橫濱八景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並透過公私協力,藉由水族館的展示教育,棲息地走訪及親手種植海草植株推廣活動,提升大眾對於海草等重要海洋棲地的認識與重視。

台灣橫濱八景島股份有限公司隸屬於日本西武集團,該集團在日本經營著眾多業務,包括鐵路、酒店、休閒設施等。2023年,成為台灣的外資企業之一,以在台灣的經濟發展、海洋保護、海洋教育以及地方社區的貢獻為使命,積極參與各項活動,並作為日本水族館業者的首次海外業務,於台灣桃園市開設了Xpark。Xpark總經理手嶋一雄也出席了2/26「2025台灣世界海草日」記者會,並與現場人員交流。

海草床與紅蚵

在海草床復育的過程中,會經常出現紅蚵(土嘴瓜殼菜蛤),這是一種食用貝類,多棲息於潮間帶低潮線附近到潮線下的淺海底,並固著於砂粒上生活,但若要烹煮時,光是在清洗時過程繁瑣,特別是去除沙子的過程,常讓人望而卻步。因此人們在潮間帶活動,看到大量的紅蚵,還是不太想撿拾煮來吃。2/26的記者會上,水試所分享紅蚵飯、紅蚵醬兩種,就是水試所的工作人員一顆顆慢慢清洗、製作出來的。

 

紅蚵也可以作成類似澎湖的大蚵包飯

中信金控今年未參加「世界海草日」活動

中信金2024年提出CTBC30X30生物多樣性行動倡議,第一季宣示與水產試驗所,投入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於澎湖海域進行的海草床復育行動,提升大眾對海草復育及海洋生態保育的重視。海草床有維繫海洋生態系與累積海洋碳匯兩大關鍵作用是吸引中信金投入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