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事龍總去,好運蛇進來,農曆年後台灣與澎湖地區,接連幾波寒流,加上將近十級的東北季風,漁船無法出海捕魚。但拜惡劣天候之賜,澎湖白沙鄉龍德宮公產委員會在元宵節過後天氣好轉,將進行第三次挽紫菜活動。
澎湖「黑金」產業
澎湖本島與離島的無人島,都有「黑金」之稱的野生紫菜,其中以白沙鄉無人島「姑婆嶼」的野生紫菜產量最大,成為地方極具特色產業文化。
澎湖盛產的長葉紫菜是一種可食用的紅藻,澎湖紫菜之所以名聞遐邇,主要是其葉狀體寬厚,營養價值高,野生者又獨具風味,是饋贈親朋好友的精品。由於澎湖島礁眾多,冬天風浪又大,紫菜的生長條件得天獨厚,在北海、南海中的許多無人島,均有野生紫菜的分布。但是其中以姑婆嶼最知名,主要是為了紫菜採收,他們強力執行高效率管理。
守法合作 護資源
白沙鄉赤崁村龍德宮每五年向漁業局申請一次漁權。全村利益共享的精神,現住或旅居外地的二○~三六歲男子的家庭,優待一張採集證,稱為優丁份,包括鄉老、廟祝、法師、公產委員、對公產有貢獻的人享有空頭份。
負責載運挽紫菜的漁船發給若干張採集證為酬勞,稱為船仔份。紫菜產業的營收全歸村民共享。在委員會的管理之下,全村村民,依序而行,充分顯示村民守法、團結的精神,也是村民對生活共同認同的具體表現。
白沙鄉赤崁村龍德宮生長的野生紫菜長得高脆度,又漂亮,最受消費者的歡迎。由於其他各島並沒漁業採集權的登記,紫菜採集又沒有輪流制度、各村居民皆可任意採取,缺乏保育的結果,所產的紫菜較為短小,售價也較低。
姑婆嶼採紫菜行動出海時,船隊必需配合潮汐出海、場面相當浩大,通常在清晨出發,人員登陸後集結於北岸。點燃鞭炮後,整個採集活動掀起了的高潮。
大家各憑本事,徒手採收,約二小時後,炮聲再起,鳴金收兵,大家就收拾行頭,魚貫登船,返航赤崁。採收公約,合理而公平,沒有怨言,只有公信力。
保育守護海洋產業,澎湖白沙鄉漁民人人素養,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