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語言模型看似謙遜地說,「我不是要取代你,只是幫你更快完成報導。」AI新聞寫手再掀波瀾,根據外媒報導指出,包括《今日美國》與BuzzFeed News等媒體,已經開始大量接觸AI工具。可想而知,未來想要撰寫摘要、社群推文或是採訪報導都是易如反掌。甚至,某些新聞機構的「機器記者」都將成為主流,可以自動生成,同時發布快訊,難道新聞記者真要被取代了?

 

AI取代記者成為話題。(圖片來源:Unsplash)

AI取代記者的「無聲接管」對新聞人而言可說警鐘大作,AI能夠迅速統整資訊、套用5W1H格式、標註時間及資料來源,在初步採編與報導速度上超越人類記者。然而,我們面對這樣的「機器同事」,新聞人又該何去何從?AI正在重新定義新聞生產的形式速度,但它無法立即取代新聞的價值核心,當中包含關注人群、理解脈絡、提出問題等,記者必須先從與AI的共生之中找出定位,將不再擔心會被取代,才能穩坐新聞產業的主導者。

記者必須深化角色因應AI取代。(圖片來源:Unsplash)

人際互動無法演算法化 新聞的人性溫度AI無法模仿 

  記者採訪報導的「人際互動」,蘊含真實參與感與臨場感,即便AI已能快速產出新聞草稿,終究難以完全複製。事實上,職能角色愈是強調現場觀察、情緒溝通以及理解能力,愈難遭受AI取代,記者正是這類職業的代表之一。記者深入現場採訪的過程當中,不單只是蒐集資訊與錄下影音,例如眼神的躊躇、肢體的抖動、現場的氣味,甚至事件氛圍,這些細節無法透過AI手法生成,未與受訪者建立信任,無法有效挖掘真相,這是AI目前仍無法取代的職能角色。 

換言之,新聞記者所具備的「人性化」與「社會化」仍是無可取代的具體優勢,尤其是在處理政治敏感、社會矛盾、文化衝突等深度議題,記者的主觀判斷以及現場參與正是新聞價值的來源,而非程式碼所能演繹。新聞品質如何提升?AI文本如何打造?一旦報導不再淪為「誰搶得快」的流量競賽,新聞工作得以回歸「內容詮釋」與「價值辨析」,才是角色關鍵所在。

記者角色在於「內容詮釋」與「價值辨析」。(圖片來源:Unsplash)

預寫新聞與AI共生 內容生產兼容並蓄 

  AI無疑能為記者省下各種機械操作,尤其是在新聞初稿撰寫階段,例如一篇記者會報導或法院開庭實錄,記者以前必須迅速完成5W1H格式,往往伴隨犧牲文筆與深度,現在可以藉由AI即時錄音轉檔生成草稿摘要,能讓記者將其心力投注在人物描寫、背景補充與趨勢分析,已讓內容生產兼容並蓄。 

這種模式即是「預寫新聞」進化,透過AI負責生成結構與時序脈絡,記者扮演觀察者與判斷者的角色,針對事件人物動態以及事件核心深入描繪。例如選舉當晚的速報由AI處理人物選戰分析以及開票數據,便於記者同步準備候選人幕僚回應、場外觀察與歷史對照。

記者扮演觀察者與判斷者的角色。(圖片來源:Unsplash)

AI擔任資料彙整助手 記者持續守門 

我們處在資料爆炸時代,AI已經成為記者的得力助手,從公開資料取得、歷史報導彙整、輿情分析到社群動態追蹤,生成式AI能將繁雜任務自動化,並且提供高度關聯的內容建議,大幅提升調查效率,卻也伴隨潛在風險。AI的彙整來源往往基於開放網路的所有資料,未經查核便能引用,極有可能導致資訊失真或錯誤傳遞。更何況,AI不具備「判別真偽」能力,只能從資料相似性研判答案,而非根據新聞倫理或真實性來生成。

因此,記者善用AI進行初步資料統整,後續必須扮演最後事實的「把關者」角色,除了自行查證以外,也應明確標示來源才能避免誤導,理解不同資料背後的立場與偏誤。新聞透過查證過程,不但可以提升報導的可信度,也是記者專業價值的具體展現。如今,在AI滿街跑的年代,「你怎麼查、怎麼判斷、怎麼呈現」,都將成為新聞人的競爭力核心。 

記者與AI的人機合一。(圖片來源:Unsplash)

記者面對AI浪潮,核心問題不是「我會不會失業」,而是「我如何用AI強化報導」。當你具備更有溫度及更有深度的文本,從資訊傳遞轉向公共討論的引導與理解,便能提升整體專業角色,對於內容產業而言也將更趨稀缺。在人性與技術邊界的交錯之處,新聞人仍是守門人。記者不是AI的對手,而是內容時代的策展人。

 

參考資料:  

1.Google傳洽談AI新聞授權 將與20家媒體展開初步合作 

https://news.cnyes.com/news/id/6073223 

2.AI無償使用新聞內容 美媒網站流量雪崩聯手提告 

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2507100038.aspx 

3.ChatGPT 導流暴增 25 倍仍救不了新聞業,AI 讓 7 成使用者不再點擊新聞網站 

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38870-news-industry-traffic-decline-organic-drops-2-3-billion-to-1-7-billion-chatgpt-referrals-grow-25x-insufficient

4.AI搜尋正在殺死新聞業!報告揭「1年蒸發6億次點擊」:打不過AI就加入?媒體如何自救?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3788/ai-news-traffic-loss-media-survival-2025?

5.「AI摘要」讓新聞媒體更喘?3大隱憂有什麼?恐打臉Google執行長

https://dailyview.tw/popular/detail/29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