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號584期動腦雜誌)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今年11月5日美國總統大選,有位美國政治歷史學家宣稱這是自從1860年林肯當選總統以來至今最重要的一次選舉。不僅是總統候選人的抉擇,更是美國民主和外交,國家未來命運懸於一線的選舉。

全世界也十分矚目這一次美國總統大選,因為俄烏戰爭、中東戰事、地球暖化、能源、貿易戰、美中關係、兩岸發展、晶片戰爭等,都與此選舉息息相關。

選舉結果由川普當選,參議院及眾議院也由共和黨勝出,美國進入一個完全執政強勢領導的時代。川普用了不少非傳統媒體策略,其中之一,就是podcast(播客),現場訪問談話錄製音檔上傳平台讓聽眾下載後隨時播放。

川普在選前10天一場造勢晚會,竟讓支持者在10℃寒冷天氣中乾等3個小時,只為錄製一個網紅訪問的podcast耽誤行程。這個podcast訪問有那麼重要嗎?事實上,這長達3個小時訪問中,主持人與川普無所不談,有時尖銳有時輕鬆隨性地談話。podcast播出三天內即吸引3,780萬下載,遠遠超過傳統媒體收視觀眾。

選前最後一個月,據統計川普接受至少7場的podcast訪問,訪談大都長達1~3小時。這樣沒有講稿輕鬆長談,起初很多人不懂,但聽眾卻覺得親切與接近。比較下對手賀錦麗大多選擇傳統電視訪問只有幾次podcast受訪,差別是她的訪問大都局限在既定話題,雖然有時也有劍鋒對話的時刻,但感覺上與聽眾間有距離感。

究竟podcast這非傳統媒體策略,對這次美國大選有多大影響還是很難評估,但這期間有一調查報告值得我們注意。報告中指出聽過賀錦麗podcast了解她講的內容後,有34% 的人表示更可能投她的票;51% 的人表示更不可能投她的票。而對聽過川普podcast之後,有49.5% 的人表示更可能投他的票;28% 的人表示更不可能。二者為什麼有完全相反的結果?

podcast比影音製作容易,時間可以加長,聽眾下載內容後可以隨時聽,不影響手上的工作。這樣長時間探索性對話,讓聽眾感覺到真誠地近距離與談話者連結,因而產生信任與真實感。或許這就是podcast媒體的魅力,不是在說服聽眾,而是讓自己與觀眾連結。


作者為台大管理學院GMBA教授、新娘物語雜誌社董事長
曾任:亞太電信執行長、太平洋證券
執行長、恩友愛心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