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1)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確實是企業員工最常被養成的慣性;但在未來多一事可能是一個企業的利基所在,更可能是人腦勝過電腦的機會。

(圖片來源:盧建彰)

忍受爛天氣
最近有支片要執行,主要演員住在高雄,因此讓我想到其實可以去高雄拍。因為台北冬季天氣不穩定,常常下雨,想要拍陽光燦爛的外景,有點難以掌握。

常常為了拍出陽光感,我們得千方百計地試著打光,用最大的燈打在演員頭上,但也只能局部定點,演員無法移動,否則必然會穿幫。

可是那樣做出來的畫面,或許有光明,但總是略顯呆板,不夠自然,而且,總是會有些細節顧不到。

明明是要尋求自然環境的舒服愉悅感受,但在執行時,卻毫不自然。

當然,這其實跟某種慣性有關。

台灣的製片器材廠商主要都在北部,製作公司也在北部,或者精準的說,就是台北市。廣告公司、電影公司、電視台、媒體、錄音室、後期影像製作中心也都在台北市,當然,這跟傳統大公司都登記在台北市有關,因為客戶在台北市,從供應鏈的區位關係,自然地形成了一個聚落,而且高度集中。

於是,我們習慣任何拍攝工作都在北部,也考慮到我們的工作是以時間計費的,也就是班。

因此,從器材所在地出發,花費較短時間移動,是比較符合經濟效益的。

不要想那麼多?
過去,我常會遇見,有人提出離開台北以外的場景時,就有夥伴會說,「不要想那麼多,早點睡較有眠」

我當下會有點錯愕,我們不是在從事創意產業嗎?怎麼會有人阻止其他人提出與眾不同的想法呢?

後來,我慢慢明暸,有可能,拒絕人的人過往可能被別人以類似的話語堵住了嘴。所以,他受過那樣的傷,他也就很習慣地希望別人不要再重蹈覆徹,因此,他那樣說,說不定是好意,不想要提出想法的人沮喪失望。

你身旁有沒有人常常說,「不要想那麼多!」

他可能是好意的,但你未必就得接受那好意。

你可以再想一想。

非帳面上的損害
要發揮經濟效益,其實要影片的品質好。

要是省下了移動帶來的時間成本,卻拍不到好的影像,其實,是另一種帳面上看不到但事實上更巨大的損失。

花了許多金錢和時間還有人力,卻因為想要近一點好減少移動費用,然後,在較差的天氣條件下拍了晦暗沒有希望感的影像,之後在後期影像製作過程裡,卻得花費更多時間好用機器的力量去嘗試把影像調成較接近漂亮的狀態,也就是花上更多人的班,其實,往往吃力不討好,甚至,花上更多錢。

還有,效果不好的時候,你可能將面對作品無法達到預期的影響,而讓客戶失望,並進而損失下一次的工作機會。

這不會出現在帳面上,但事實上,損失是更加慘重的。

慣性,會讓你省小錢,卻虧大錢。

想一想的可能性
如果有好天氣,就不必出許多的燈具,就也沒有移動距離產生的費用,就省下了工作人員的班次。

而雖然拍攝地點在南部,但可以搭高鐵,時間減少了,也減少了工作人員的班次費用。

最重要的是,我們可能在獲得作品的品質上,有較多的機會,減少天氣因素帶來的風險。

和攝影師、製片討論後,因此拜託夥伴們在南部勘景,果然,太陽大得像什麼一樣,讓正在北部飽受寒流和連日冰冷雨勢的我們,看得眼睛都快掉出來了。真難想像一個台灣兩個世界,怎麼會溫度、日照差異這麼大?

我好奇,因此上網搜尋,發現,去年是台灣北部降雨日數最多的一年,而台灣南部是降雨日數最少的一段時期。

難怪,北部的大家都悶到可以,原來不是心理上的感覺而已,是真實的降雨天數就有顯著不同。

這是個很小的例子。

但事實上,如果在商言商,這是個巨大的問題。

不要再只求快,電腦比你快
當代任何企業都很清楚理解要適應競爭環境,必須要提出不同的因應策略,我們往往對於價格是敏感的,也常常把價格當做策略衡量標準,但價格絕對不該是唯一標準。

以眼前這個例子而言,我們可能就錯過了一件事,少去觀察我們企業所處的生態環境,當環境改變了,我們沒有察覺,只是嘴上抱怨「好常下雨喔」,可是在實務上,卻沒有因應之道,沒有與時俱進。這或許稱不上怠惰,但可能是因為我們被慣性過制約了。

明明你也活在這個環境中,卻因為慣性而無感,只是反射動作。

過去這可能是捷思法的一種,快速反應,有工作來就趕快做,因為後面還有,你成為流水線的一員,快速反應,在此時,只剩快速反射。

反應是理解眼前變化做出應對。

那,如果沒有理解眼前世界的變化呢?那當然只是做出動作,而不是尋求因應之道啊。

如果,我們都只有在反射,當然就只是膝蓋了,稱不上是大腦。(小時候學的膝反射?)

參加任何賽局,第一個要做的不是參加,而是解讀賽局,不是採取行動,而是思考,更多時候,我們尋求的是創見。

以當代而言,若只求快,更是會被淘汰,因為你再快,都沒電腦快,於是,快速反射的你以為的競爭優勢,正在大量流失。

與其快,不如想。

和慣性抗衡
故事還沒結束喔。

我們派遣下去的夥伴,去了兩個不同的城市,看了十幾個點。我們多傾向台南,因為綠意較多,城市建築景較少,同時有海面可以反射波光粼粼。

但,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南部地區陽光燦爛,但久未下雨,於是許多綠地變成枯乾草地。

因此,我們也還在觀察,如果拍攝日當天,北部的天氣良好,我們就還是在北部拍,若氣候不佳,我們就在南部拍,享受南部的太陽,但避開枯乾的草地,以樹蔭創造綠意。

你說,哎呀,那不是浪費了嗎?

對不起,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浪費的。連你吃的雞排、奶茶都不會浪費,他們會變成脂肪囤積在你的腰部和內臟,(欸?說錯了吧)

我們請了一位製片下去勘景,那些景都會成為資料庫,就算這次不拍,我們下次也可以拍,避免常常不同品牌都只能在台北市相同場景裡拍,攝影師被導演我考倒要求得創造出不同構圖而大傷腦筋。

你說,啊那位製片的時間浪費了。

請讓我再說一次,他在做的事情,既可以說是拓展可能性,也可以說是買保險,增加作品卓越的可靠度,同時,在這過程裡,他也被鼓勵了,不,應該說,所有團隊的成員都被鼓勵了,大家除了之前的作業習慣外,都會再多想一想,而且是主動地想一想。

如果你是一個企業的擁有者,應該知道要員工願意主動思考是多麽不容易的事。

最浪費的是,不在乎環境。

最浪費的是,有腦但沒用啦。

請讓我最後再做個小小的分享: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確實是企業員工最常被養成的慣性。

但,多一事,在未來,可能是一個企業的利基所在。

多一事,更可能是人腦勝過電腦的機會。

擊倒慣性。

在過去,我們稱為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