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日本社會﹐大家關係冷淡﹑家人都不喜歡在家吃飯﹐所以﹐廣告改走溫馨﹑懷舊﹑逗趣路線﹐希望融化唯利是圖的現象﹐像好侍食品﹑日本航空﹑三澤Home的廣告﹐就讓人感到家的溫暖。
今年日本受到冷夏的影響﹐原本應該賣得好的季節性商品﹐如啤酒﹑發泡酒﹑冰淇淋﹑冰箱﹑冷氣機等﹐原本在夏季的廣告應該打得最兇﹐今年卻幾乎在休戰狀態。以電視廣告為例﹐特別是啤酒和發泡酒﹑冰箱和冷氣機等產品﹐在6月時多少還有一些廣告量﹐但是﹐一邁入7月卻反而不見蹤影。倒是咖哩﹑泡麵等帶點「熱氣」的秋冬季節食品的廣告﹐反搶先一步﹐充斥各電視頻道。
鼓吹傳統家庭的溫馨
不過﹐景氣雖仍不見好轉﹑天氣也有些怪異﹐但還是有不少溫馨﹑有趣的好廣告出現。
例如﹐從6月份開始的日本House好侍食品「在家吃飯吧﹗」活動電視系列廣告﹐是由知名卡通電影導演宮崎駿首次製作的電視廣告作品。
影片共分「辦家家酒」﹑「買東西」篇等4支﹐以日本昭和30年代(1960年代)為故事背景﹐採用類似知名熊貓卡通電影的風格﹐以「家族團聚」為系列電視廣告的故事核心﹔廣告沒有什麼旁白﹐整支影片從頭到尾播放著由宮崎駿作詞﹑久石讓作曲﹐並由音色豐富的上條恒彥主唱的主題歌曲《母親的照片》。
觀眾看了之後﹐不但有份甜甜的懷舊感覺(尤其40﹑50幾歲的人)﹐且感動會不自覺地愈來愈甜美﹐或許這就是宮崎駿作品的魔法﹗
邊走邊唱輕鬆十足
而和House「在家吃飯吧﹗」廣告推出時間幾乎相同的日本航空「FLY﹗JAL﹗飛向海的那邊」廣告﹐則啟用日本知名感性歌手桑田佳祐﹐影片風格和House完全不同。
日本航空「夏威夷﹑澳洲」兩篇廣告﹐採用歌舞片的輕快﹑歡樂路線﹐桑田佳祐邊唱主題曲「在雨停時﹐再吻我一次」﹐一邊在機場中步行時﹐接二連三遇到和自己同樣臉孔的機場服務人員﹑空服人員﹑機長等﹐邊唱邊跳邊走﹐真是一支令人愉快的電視廣告。
懷舊逗趣引人入勝
另外﹐酒精飲料JINRO的「家庭宴會篇」電視廣告﹐也是採用類似的逗趣風格表現﹔藉由家庭宴會中稀奇古怪的舞蹈及音樂﹐讓人不禁想問「這是什麼廣告﹖」﹐忍不住多看幾秒﹐因為想要知道答案就會看到最後。
又如Mitsukan的金胡麻醬電視廣告﹐便採用約20年前日本風靡一時的電視連續劇「給星期五妻子們Ⅲ」主題曲﹐作為廣告背景音樂﹔但是﹐最後結尾時歌詞改了﹐變成「I'm Just Mitsukan.金胡麻醬」﹐在觀眾懷舊情緒逐漸湧上心頭的瞬間﹐一聽到新的歌詞就會立刻笑出來。
把新公司說成七胞胎
一提到逗趣的電視廣告﹐最近讓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旭化成「秋天將誕生七胞胎」的廣告。旭化成這個社名中的「化」﹐可分開成日本片假名中的「 」﹑「 」兩個字﹐所以﹐早在數年前﹐旭化成的廣告就出現了一位「 (發音為I﹑Hi)」君廣告代言人﹐這次廣告自然也不會少了「 」君的演出。
旭化成廣告情節為自稱「 」君的男性﹐因逐漸突出的肚子而煩惱求醫﹐結果帶點孩子氣的女醫生檢查結果為「恭禧您﹗將有個七胞胎﹐預產期為10月1日……」﹐「 」君當場嚇一跳﹐要求女醫生再認真檢查一次……。
其實﹐「七胞胎」意謂旭化成纖維在10月1日會分成七家公司﹔所以﹐廣告最後的台詞是「從一個『 』中﹐特產出7個『 』喲﹗」。
手機廣告也講關係
日本手機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相對地各品牌對廣告活動的投入﹐可說使盡渾身解數。
其中NTT DoCoMo「FOMA」就啟用了日本年輕一代男演員 口憲二﹐廣告中﹐ 口憲二說﹕「換了新的手機喲﹗」並用手拿出新的「FOMA」﹐看到Mail的郵件畫面時﹐突然出現兩位男女的聲音﹕「快點喲﹗」。
坂口憲二在影片中表現十分自然﹐而在廣告中只露出聲音的男女﹐其實是 口憲二的隨身美容師和服裝髮型顧問﹐都是平時非常熟悉的人﹐所以﹐廣告拍攝過程非常順利。
家比房子好多了
電視廣告露出時間雖短﹐但是﹐拍攝卻十分費時﹐如何掌握演出者的心情﹐對幕後工作人員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有兒童﹑幼兒的時候﹐拍攝過程尤其辛苦。
不過﹐若採用日本三澤Home「家建好了﹐笑容也會建好」的電視廣告拍攝方式﹐就沒有上述的煩惱了﹔因為這是用4個家庭成員的生活照﹐串聯剪輯成的4支系列廣告。
廣告最後一個畫面中﹐出現了「比起House(房子)﹐Home(家)好多了」的結語﹐意謂「Home(三澤)」是「家」不是「器具」﹐而生活是由各種情感結合而成的。
三澤Home這系列的電視廣告﹐整體來說感覺十分真實﹑乾淨﹐充滿了生活感觸。
讓人喜歡回家吃飯
日本每年一到夏季﹐總會有不少支讓人看了還想再看﹑能瞬間一消暑氣的啤酒與發泡酒的電視廣告﹐但因為今年的冷夏﹐這些廣告片連半支都沒有﹐還真的有點寂寞。
不過﹐在電腦特效充斥﹑節奏快速的廣告潮流中﹐能出現House「在家吃飯吧﹗」宮崎駿的系列廣告﹐秒數雖短﹐卻能讓人從片刻的懷古情緒中﹐反省現代家庭的問題根源—誰都不想在家吃飯。
現在的日本家庭﹐「孤食」(一人吃)﹑「固食」(只吃自己喜歡的東西)﹑「小食」(吃得量少﹐因晚睡﹑睡前吃零食﹐即使早起也沒食慾)﹑「個食」(即使全家團坐在同桌吃飯﹐也各吃個人想吃的東西﹐如父親吃飯﹑媽媽吃麵包﹑小孩吃漢堡)﹐所以「KO」(孤﹑固﹑小﹑個的日本發音﹐全為「Ko」)的用餐型態真是愈來愈多﹐需尋求改善。
《資料來源:動腦雜誌329期2003年0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