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前提下﹐ 袁棟和蔣顯彬為他們的網站做了哪些努力﹖ 他們如何看待台灣網路市場的未來﹖
遇到景氣陰霾﹐台灣各媒體窮則變﹑變則通﹐擁有高流量的入口網站在廣告收入有限的情況下﹐除了一窩蜂廣開旅遊﹑購物﹑拍賣﹑算命﹑沖印等頻道來衝業績外﹐也出現一些不同的做法﹔其中﹐蕃薯藤開始深耕分眾頻道﹐新浪網則把重心擺在免費撥接市場的開發。
「量」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蕃薯藤規劃分眾
蕃薯藤整合行銷暨業務處副總袁棟老實說﹐雅虎奇摩的流量和廣告收入(每月平均2千5~3千萬台幣)是網路家庭和蕃薯藤的2.5倍﹐蕃薯藤想以「量」和其較勁不太可能﹐唯有走分眾路線才有生存空間。
也因此蕃薯藤很早就開闢小蕃薯yamkids﹑HerCafe女性網等頻道﹐用「子品牌」的概念來經營﹐如今yamkids已茁壯為兒童網站的第一名﹐HerCafe也擁有了許多忠實的愛好者﹔8月新增運動網後﹐更讓蕃薯藤嚐到廣告收入攀升的滋味。如以往不曾在蕃薯藤下過預算的摩托羅拉﹐在9月為宣傳搭電影「限制級戰警」一起推出的光頭機E360﹐就因運動網的族群屬性符合而加碼投資﹐讓袁棟深覺堅持分眾行銷的策略是對的﹐更自信在年底前達到2千萬的業績目標應不是問題。
陷入老三台時代的危機
擁有10年電視工作經驗的袁棟表示﹐分眾頻道的經營概念源自電視圈﹐當初老三台稱霸時代﹐雖然收視率高﹑廣告量大﹐內容卻廣而不專﹐讓屬性多元﹑明確的有線頻道有機可趁﹐扭轉了電視生態。而現在的三大入口網站﹐猶如輝煌時期的老三台﹐囊括市場7成的預算﹐卻也面臨了預算被分眾頻道一點一滴瓜分的危機。這時若不開始規劃「分眾」﹐等到網路世界中的ESPN﹑TVBS﹑HBO出現並建立影響力後﹐後果不堪設想。
永遠不跟別人正面衝突
之所以專攻其他入口網站沒注意到的頻道﹐如運動網﹐袁棟說他的處世原則就是「永遠不要跟別人正面衝突」﹐既然蕃薯藤3C(電腦﹑通訊﹑家電)部份較弱﹐何必和競爭對手硬碰硬呢。然而「運動」的目標族群是可以很精準的﹐不像「3C」那般空洞﹐只要內容專業且深入﹐再透過入口網站去導引流量﹐行銷效果較易顯現。
袁棟又舉聯強國際為例﹐當初撥了700萬台幣預算比稿﹐結果由雅虎奇摩和蕃薯藤平分﹐各拿到350萬﹐3C表現最好的網路家庭反而落選。為何蕃薯藤獲得青睞﹖除了蕃薯藤是塊處女地外﹐當時他們建議聯強開設一個不賣東西﹐只提供3C產品與科技資訊的「科技城」想法﹐也讓客戶覺得新奇並認同。
袁棟表示﹐只靠花俏的網路廣告或活動﹐不一定能有效觸及目標族群﹐針對特殊族群量身訂做屬於他們的頻道﹐才是最終的解決之道。?(動腦王韻茹採訪整理)
另一種觀點 新浪結合電信 看好數位娛樂發展
相對於蕃薯藤的規劃分眾頻道﹐新浪網則看好網路與電信的結合﹐特別是數位內容的服務。
新浪華東暨台灣區總經理蔣顯斌表示﹐想要讓網友付費﹐透過電信業者去搭配是一大利基。像新浪U2聯盟於1月推出的免費撥接方案﹐就是透過電信分帳的方式﹐結合許多垂直性網站﹐去創造新的交易平台﹐讓更多網友得到更好的ICP服務﹔換句話說﹐就是宣傳「用得愈多﹑賺得愈多」的概念。而至今這項服務﹐已創下1個月1億5千萬分鐘數﹑營收產值1個月1,500~2,000萬台幣﹑佔整體市場30%的佳績。「免費撥接市場是個小金礦」蔣顯彬如是形容﹐據他估計﹐台灣應會有超過50萬人使用。
而下一步﹐蔣顯彬說新浪會加重數位娛樂及電信服務﹐如簡訊﹐包括下載﹑互動交友﹑訊息訂閱﹑以及手機娛樂﹑遊戲等﹔也會幫兩岸中小企業建置網站及行銷。目前台灣新浪網的廣告﹐就約有2成廣告主要求到中國新浪網網站上曝光。「免費撥接是一種減法﹐因為它減少網友的費用支出﹔現在要靠加法來建立網友的忠誠度。」
對於多數人認為新浪網已逐漸把重心轉往大陸的說法﹐蔣顯彬強調﹐新浪不會輕易退出台灣市場﹐會重新包裝新浪﹐並用不同的方式繼續跟台灣的網友溝通。
《資料來源:動腦雜誌319期/200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