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8)經歷過疫情,全民開始習慣線上購物,許多不熟悉網購行為的消費者,開始對這片新藍海展開了好奇的新旅程。

(圖片來源:pexels by Negative Space)

(2021-11-18)台灣在今年上半年才算真正經歷了疫情,從遠距工作、出門習慣戴口罩、重視防疫措施等,這些改變大大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和消費習慣,而隨著疫情趨緩時序漸末,則更是各大零售品牌業者報復性搶攻業績的關鍵時刻。根據爆米花數位的觀察發現,消費者行為趨近線上化的未來型態下,品牌應該掌握以下關鍵因素,才能在年底拿到漂亮的成績單順利收官。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的統計,台灣網路銷售業持續成長。(圖片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1.順暢無礙的線上購物歷程及體驗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的指出,疫情爆發後,台灣在2021年5月中的電子購物及郵購業年增至少27.1%,消費者更依賴線上購物,同時根據11月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發布的調查表示,常參加電商購物節的消費者逼近7成,一年在電商購物節的平均花費達新台幣1萬5073元,由此更可彰顯民眾偏好線上購物的行為大幅提升。

品牌在尋求線上化的過程則需透過不斷優化的服務作業,選擇從對的平台曝光商品,智能推薦選物、消費者決定購買、系統順暢下單結帳、商品妥當配送、完成收貨之後的顧客服務等,這些消費歷程都需要順暢無礙,才有機會讓消費者在便捷使用之餘,增加日後更多回購的機會。

2.齊全的支付工具搭配甜甜的優惠回饋
疫情推波助瀾,數位支付風潮再創新高,尤其今年加碼五倍券擴大更廣的數位綁定,許多銀行、金流平台也紛紛祭出數位綁定優惠,提供便利服務,也優化消費體驗。另外,新世代消費習慣轉變,不只線上支付成為主流,不用信用卡的數位分期付款方式更獲得新一代(千禧、Z世代)的青睞,尤其近兩年因疫情影響,消費者收入不穩定等因素,到貨後付款以及無卡分期付款的借貸消費行為大增。

數位支付衍生出的消費分期、消費貸款都是更大的市場,近期國外電商圈興起一個新名詞「BNPL」意指buy now, pay later。讓消費者可以透過先買到東西再付錢,類似信用卡的零利率分期付款功能,但是在沒有信用卡的情況下,一樣能使用分期延遲付款,也不會有信用卡循環利息的問題。


BNPL: buy now, pay later先買後付成為未來網購消費新趨勢。(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隨著支付市場所帶動的優惠回饋工具更是將消費者綑綁,再次獲得回購機會的絕對關鍵。透過免運、優惠回饋、點數兌現等行銷手段,消費者累積該筆消費獲得下次消費的使用基金,便能在平台上越買越多,加深品牌黏著度,同時這樣的綑綁設定讓消費者再享受線上購物的同時,更能感受到品牌經營的誠意,也更願意持續回購。

3.話題創造與消費者體驗持續優化
為了在消費者的心佔率中佔有一席之地,許多品牌不斷進行令人意想不到的跨界結盟與消費者體驗。舉例每年雙11前夕,台灣電商龍頭PChome 24h在線下推出演唱會、實體聚落活動,邀請大家線上消費,線下體驗,O2O沉浸在愉悅的購物氛圍裡,一方面也是品牌寵粉,會員回饋的表現,另一方面也讓消費者體驗到電商品牌線下的實際魅力,加強品牌好感度。

4.一次滿足的貼心模式
消費者是激烈的商業競爭中的最大受益者,也因此被養大胃口,新興的消費者不只期待便利性,更要一次滿足,許多新創品牌也應運而生,如甜點平台甜點控,蒐羅許多知名甜點店家,包裝成派對禮盒,讓消費者可以一次吃遍名店,滿足多方的慾望;又如有趣市集組織,根據主題集結同一類別的攤販組合成市集商圈,為消費者帶來便利的消費體驗。

5.正能量和幸福感的重要性
根據資誠的新冠疫情洞察報告, 疫情也使消費者更關心身邊的人、事、物,也期待企業可以負起一些社會責任,尤其是連續不斷的疫情使整體社會氣氛更加沮喪,品牌若利用自身資源提供正能量,更能在消費者心中加分,如Line看見了疫情下貧童陷入更加艱難的困境,便攜手家扶基金會推出公益貼圖,並將收入捐予助貧計畫,邀請消費者一起傳遞正能量,則更能強化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好感度。

一場看不見盡頭的疫情卻也開拓了許多新的消費者型態,在多變的外在環境下,品牌抓住消費者趨勢隨機應變才是不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