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537期動腦雜誌)迎接新的一年,台灣在暫時疫情控制的情況下,大眾過著防疫新生活,在這新常態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消費趨勢,與市場銷售變化?

活動現場來了近250位貴賓,坐無虛席,其中不乏許多品牌經營者、行銷人、創意人。

回首2020,全球大眾強烈的感受到生活的劇變與挑戰,但也有許多企業,將危機視為轉機,趁著去年調整好內部體質,準備在新的年度大顯身手。

在如此的環境背景下,《動腦》與「台灣廣告主協會」攜手,於2020年12月3日上午9:30,在大直典華5樓繁華廳,舉辦「2021消費大趨勢論壇 新常態下的市場脈絡」年度論壇,希望可以激發品牌經營者、行銷人、創意人,更多元的創意靈感,現場將近250位來賓與會。

 

講師陣容多元,專業分享最新趨勢議題
本次的協辦夥伴、贊助夥伴有,尼爾森、尼爾森媒體、春樹科技、達摩媒體、果實夥伴、紅門互動、台灣電通、堯智科技管理顧問、IAA國際廣告協會台北分會、薩泰爾娛樂、蝦皮購物,以及場地合作夥伴典華。

講師陣容包括:台灣尼爾森客戶服務總監任康、尼爾森媒體產業副總監彭佳琪、春樹科技營運長暨共同創辦人林益成、達摩媒體執行長林合政、果實夥伴產品管理暨行銷副總經理郭瀧億、全家便利商店公共事務暨品牌溝通室部長吳采樺、紅門互動執行長張元溢、台灣電通首席創意長周麗君、台灣電通數位內容部創意總監范耀堂。

以及行家座談邀請到堯智科技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諮詢顧問/IAA理事長黃燕玲擔任行家座談主持人,與薩泰爾娛樂業務總監/月城南廣告執行長潘瑋翔、蝦皮購物品牌行銷部長廖君凰,共同對談關於各項新興行銷趨勢概況。

共同期待,2021一定會更好!
台灣廣告主協會理事長/第一名店董事長王義郎致歡迎詞時,以「明年一定會更好!」開場,並表示,2020年全球遭受疫情空前的波及,台灣卻在逆勢中站穩腳步,十分不簡單,值得引以為榮。此外,王義郎亦強調在未來趨勢中,「人才」是其中重要的關鍵點,企業要花更多精力在人才培育。


​台灣廣告主協會理事長/第一名店董事長 王義郎

緊接著,動腦雜誌發行人/台灣廣告主協會秘書長吳進生致詞時則表示,動腦雜誌創立43週年,感謝有台灣廣告主協會一起拼,聯合主辦許多大小活動。同時也以「老朋友可靠、老書好讀」謝謝贊助夥伴。並預告2020年行銷傳播貢獻獎頒獎典禮,將於2021年1月11日盛大舉辦。


動腦雜誌發行人/台灣廣告主協會秘書長 吳進生



活動議程

2021大趨勢,快銷致勝新浪潮



台灣尼爾森客戶服務總監 任康

相較全球各地,台灣抗疫有成,日常生活衝擊較小,台灣尼爾森客戶服務總監任康以「2021大趨勢,快消致勝新浪潮」為題,分析疫情下台灣整體經濟環境,並給予2021快消品市場一些建議。

他首先提到疫情穩定使民眾信心提高,相較北亞地區,台灣消費者對疫情的擔心程度更樂觀,此心態也反映在零售動態,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台灣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於2020 Q3達高峰,而尼爾森追蹤的B2C線上通路成長率及重要性更達到史無前例新高。

通路板塊移動
疫情爆發後,整體快消品市場成長強勁,線上通路動能顯著,根據尼爾森零售市場數據追蹤資料,2020年2、3月成長率甚至較過去雙11、周年慶等人工檔期高;即使疫情趨緩,線上成長依然持續發酵。

任康不斷強調擁抱電商的重要,因為線上強勢品類更為強勢,線下重點品類亦表現亮眼;而想找出線上市場機會點,他表示,針對食品操作,廠商可將線上線下價格差異化、或使用大包裝販售;用品上則可採取組合包、任搭商品策略。

品類關鍵趨勢
2020年1~9月整體快消品新品銷額較2019年同期成長14%,貢獻整體快消市場7%銷額,顯示新品的重要性不減反增。

除了自煮及清潔品類在疫情後成為消費者的新風潮,任康也建議:「食品新品可以主打無糖、纖維、高營養,或以跨界聯名販售,不僅創造話題,也吸引新客,達到1+1>2的效果。用品新品則可以透過複合訴求以及延伸保養,升級後再出擊,主動為消費者創造更多需求。」

消費者新動態
疫情後,消費者對市場高價化有感,但也觀察到更多促銷;他們追求高價高品質,也對價格高度敏感;疫情也驅使消費者使用App線上消費,與2020年1月相比,2~4月使用7-11、全家通路商App消費金額占整體比例為平時的2倍。

新型消費方式崛起,任康建議,廠商應抓緊通路商會員經營操作,利用通路會員系統接觸消費者,並在主力通路持續投入資源,提升消費者心佔率。

消費者媒體使用行為的變與不變



尼爾森媒體產業副總監 彭佳琪

疫情來襲,改變人們對媒體的依賴及使用情境,尼爾森媒體產業副總監彭佳琪以「消費者媒體使用行為的變與不變」為題,整合電視收視率、媒體大調查、廣告量投資資料及社會輿情分析,分享其中的觀察和發現。

媒體使用情境增加
相較2019年同期,2020疫情期間人們的閱聽習慣改變,在電視、網路的接觸率皆有所成長,特別是行動上網,台灣整體電視收視表現也於4月創新高,每天平均1,500萬人收看,每人平均超過250分鐘。

除晚間黃金時段,平日午間收視亦有提高,特別是下午2:0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是民眾獲取疫情資訊的重要來源,對疫情的關心也充分反映於新聞節目收視佔比的提升。

另一方面,相較2019上半年,網路使用者的上網時數也有明顯增加,若依使用時數區分,平日時段,每日使用2~5小時的中度使用者增加;週末時段,每日使用超過5小時的重度使用者增加。

此外,線上影音娛樂、辦公服務、購物行為及社交聯繫等都有所增長,而許多人看電視的同時會使用行動裝置,廠商可以透過差異化的跨螢幕投放,吸引消費者的注意,提升廣告綜效。

廣告投放改變
在廣告投放上,各國廣告量變化不一,但總體廣告量下跌;就台灣而言,相比2019年同期,2020年整體廣告量雖下滑,但回升速度也快。觀察廣告投資量趨勢,彭佳琪將其分為成長型(消毒除臭)、復甦型(旅行、電影)、新興型(網路教學)及危險型(航空)。

廣告素材上,防疫、振興相關題材增加,國外以溫馨訴求強調待在家、保持社交距離的重要;台灣則更強調健康、持續理財、運動。疫情緩和後,開始出現振興、三倍券等討論及宣傳。

彭佳琪總結,疫情期間,人們更依賴媒體,使用情境也增加,若能快速掌握廣告投放趨勢及輿情,能幫助後續商品推廣與溝通。而不同品類商品有不同狀況,她提醒,跨媒體投放相輔相成,不同時間、地點,用不同方式與消費者溝通,才能控制成本、精準掌握成效,減少投資浪費。

2021年,給品牌社群經營者的備忘錄



春樹科技營運長兼共同創辦人 林益成

林益成首先帶來2020年最值得推薦的行銷案例「萬秀洗衣店Instagram」,這間店齡70年的洗衣店由一對老夫婦經營,孫子為了豐富他們的晚年生活,於是將客人遺忘在店裡數年以上的衣服拿來做穿搭秀,並仿造時尚雜誌來介紹單品,吸引許多外國粉絲以及各大海內外媒體報導。

IP化的經營手法,善用HashTags、限時動態和長影音,新科技重造老品牌,簡直「像極了數位轉型」。

本次疫情,也讓時裝有了不同的展現方式,時尚品牌Tod's推出數位時裝秀「#THE SONG」,邀請大家以一首歌的時間來一覽2021年的春夏商品,來自各地的模特兒或明星以Facetime的方式,在各個宅邸切換畫面輪流展出身上單品。

今年春樹科技也做了一項最得意的案子,台新銀行玫瑰卡自1995年開始瞄準職場女性,推出「認真的女人最美麗」Slogan打響名號,2015年近一步強調有個性的女人,訴諸「帶刺更有魅力」作為主軸。

這次春樹科技則發現,許多人認為女性走入家庭只是一種犧牲,但「有一種付出不叫犧牲,而是想要過的人生」,以此為溝通核心,也拍成廣告影片,在碎片化的社群環境綿密地進行操作,最後辦卡成效極佳、超乎預期。

林益成評估2021年,大平台紅利流量持續消逝,「小群策略」雖然不是新的名詞,但越發重要,其核心不是投資越大就有越多回報,須了解各平台所扮演的角色,同時沒有一個素材可以應對每個人,針對不同客群要做不同分層的小群內容,並運用科技進行佈局,林益成說:「社群不只是人的集合,也是行為和需求的總和」。

另外,Instagram、Messenger在2021年將會有更多運用,去年開始Instagram的有機觸及可達3成,透過廣告投放可觸及台灣網路使用者總體35%的族群,Instagram可說是年輕人的Google,利用HashTags來搜尋內容,相較缺乏新意的Facebook,新功能都集中在Instagram上,甚至可做促購廣告。

而Messenger在今年有很大變動,開放50人同時在線之外,更開放了API外部串接,未來將有更有趣、更多分眾的案例。

再看社群演算趨勢,今年疫情關係,社群紅利在第三季之後下跌,但社群導入FB電商的時代來臨,且FB社團興起,社團動態牆的演算排序高於粉絲團內容,社團內容也常容易引發媒體報導。此外。FB動態圖片中的20%字數限制已解封,開放更多創意空間,但太多的字數仍會影響自然接觸率。

最後,大型KOL流量持續下降,中型意見領袖崛起,像ROL(真實意見領袖)這類真正用過產品、在社群上分享心得的人,更值得被品牌重視。

網紅數據預測消費趨勢



達摩媒體執行長 林合政

林合政以14年的網紅與消費觀察經驗,分享時尚如何影響潮流,而網紅又是如何引導消費趨勢。他指出台灣網紅、社群口碑的整體發展與全球趨勢一致,預計2025年台灣有機會達到新台幣135億元的效益,網紅是現今成長最快速的數位廣告之一。另方面也存在市場差異,例如印尼人口多,擁有一百萬粉絲網紅的合作費用,是台灣大網紅的3%不到。

有些所謂的網紅不是單指網紅個人,而是帶有粉絲數的賣場,大多是直銷人員網紅化,但透過粉絲互動數來看,很多是沈睡粉絲。網紅賣場粉絲集中在微型網紅;在各大電商平台中,目前使用蝦皮平台佔有的網紅賣場比例最高。

專攻美妝保養的網紅發展最為成熟,他們需要為粉絲試用各種產品,因此可合作廠商不限單家,品牌競爭最為激烈。透過檢視各個網紅的粉絲,都集中在哪些代言過的產品?品牌需要思考自己有沒有辦法深耕這個網紅的粉絲、引起關注。

同時,成熟的品牌,會呈現出完美的網紅佈局曲線,意即打造鋪天蓋地的網紅行銷波段。簡單來說,「鋪天」是與幾位大網紅合作進行宣傳,「蓋地」則攜手大量的微網紅創造口碑。

另看主力為運動健身的網紅趨勢,多代言鞋類產品,以Nike獲得最多關注,鞋類品牌仍有成長空間。今年原本是運動賽事爆發的一年,因疫情受重創,讓相關網紅數和貼文數都呈現下滑。

而主力為家電與家居的網紅,空氣清淨產品與「#過敏」關聯性高達62.47%。其中「#Dyson」也特別突出,透過HashTags可以知道Dyson很早就在佈局社群,但其餘家電品牌在網紅溝通上仍須努力。

最後,以親子生活為主力的網紅多販賣海外進口商品,自有賣場比例達3%,與「#媽媽日常」關聯度最高是育兒,他們關心減肥與保養。數據中還發現,品牌尿布「滿意寶寶」在10月由於和蔡阿嘎的合作,得到很高的聲量,但全年整體表現,幫寶適網紅粉紅互動率超越滿意寶寶一倍以上,從EagleEye的發票數據更可以得知「聲量決定銷量」的數據比對。

林合政補充,像通訊、尿布這類特殊產品,一般來說個人只會用一家品牌,因此網紅只能與單一品牌合作,建議有需求的此類品牌,要趁早謀求合作對象。

2021年網紅發展關鍵,將實現以平台來管理碎片化的網紅媒體,品牌找網紅、簽約都可以在線上完成。由於微網紅合作很難一次策動上百人,需要系統化的管理,便於建立品牌網紅人脈,更多元的合作亦不再受限。

一手掌握 Brand Audience Building 科技,持續累積優質新客



OneAD產品管理暨行銷副總經理 郭瀧億

行銷、銷售漏斗產生質變 以Shopper Graph開發新客群
現今的數位環境讓消費者的選擇變多,可以探尋資訊的管道也愈多元,行銷漏斗與銷售漏斗越顯複雜。這樣的趨勢可能讓許多品牌感到徬徨,但郭瀧億指出,其實,這也創造了從前沒有的機會:隨時隨地的上網行為,產生了大量、多元的數據,品牌現在能運用數據與成熟的AI科技,更了解自己的消費者,甚至抓住他們投遞廣告。

以前,消費者可能會透過電視、廣告DM來了解產品資訊,再到實體通路完成購買。現在,消費者在購買前,會觀看網紅開箱影片、點擊品牌廣告、查看產品評價,有些人甚至會到實體通路檢視產品後,回到網路多方比價再下單。

郭瀧億表示,這些消費者旅程給品牌的啟示是,若我們能掌握對特定品牌或產品已經產生興趣的人,便能提高自己被放入口袋名單的機會。

該怎麼做,才能透過數據與AI科技,抓住這些擁有特定消費傾向的消費者?郭瀧億建議,品牌應該要建構自己的Product Brand Graph(產品/品牌圖像),並以此為基礎,尋找並定向擁有相似Shopper Graph的目標受眾。

如同廣告產業熟悉的以年齡性別、興趣標籤描繪的 Audience Graph(受眾圖像),當人們在網路瀏覽與「品牌」、「商品」、「產品需求」、「產品功能」等與消費傾向相關字詞時,即能描繪出他們的 Shopper Graph。

同樣地,品牌本身也能透過品牌字、商品字、功能字,以及需求字來描繪自己的Product Brand Graph;與消費者的Shopper Graph對照後,便能找到最可能對自己感興趣的品牌受眾。「接著,品牌可以透過AI演算法,以這群品牌受眾為種子,在網海中擴大搜尋高度相似的消費者,持續累積品牌新客。」郭瀧億說。

除了擴大潛在顧客,品牌在描繪自己的Product Brand Graph時,也能借重AI的力量。例如,當美妝品牌推廣新商品時,可能最先想到用「眼部抗老」、「抗皺修復」等關鍵字來描繪商品的Product Graph。

然而,透過AI分析瀏覽自家官網的消費者後,發現這些人在網路上也會關注「保濕」、「肌膚滲透力」、「玻尿酸」等字詞。這時,品牌便能將這些先前沒想到的新關鍵字,納入描繪該商品的Product Graph,擴大觸及與累積品牌新客的範圍。

透過Product BrandGraph的建立,從文宣、自媒體、自有官網等品牌資產出發進行AI探索,品牌即有機會在茫茫人海中,發掘新客的同時持續累積品牌受眾(Brand Audience Building,B.A.B),有效提升廣告傳播效益。

疫情下半場,通路透視市場行銷新常態



全家便利商店公共事務暨品牌溝通室部長 吳采樺

在疫情的下半場,吳采樺從通路觀點分享市場面臨的新常態。首先,「疫情之後,大家好像反而變健康了!」她說,消費者為了增強免疫力,吃得更健康、均衡,健康自主管理意識在今年明顯提升。

全家便利商店為了應援健康消費,針對健身族群推出蛋白質補充食品,其中便當類銷量最好的就是健身雞肉便當,且2020年店內貨架上,有更多強調濃厚的豆漿產品,原型食物也相當熱賣。

市場對於少添加、原味食物的需求,在2013年食安風暴後就開始受注重,但根據東方線上近年調查,僅不到兩成的消費者認為,市面上容易找到少添加的食品,全家開始思考如何回應這些需求。

吳采樺表示,落實「少添加」需要有個一致的標準,讓供應商能作參考,因此導入了里仁的Clean Label潔淨標示認證,「這一路上不好走,花錢、花時間,且顧客不見得買單。」期望在食品業掀起蝴蝶效應,但推動至今,現在越來越多廠商自行取得Clean Label。

不過,Clean Label本身不具知名度,但消費者一定買過相關產品,為了讓更多人知道認識標章的意義,代理商夥伴學而數位行銷想到了四個字「不亂添加」,告訴大眾:「添加物有其必要,但應該中庸、節制的使用。」推出《Clean Label添加不亂來,健康不超載》廣告以及「不超載抓物機」快閃機台,加深民眾印象。

全家攜手看見台灣
連鎖便利商店擁有多家24小時店舖,當社會發生大事件時就會變成民生基礎設施,例如在疫情時刻協助包裝、販售口罩。而由於台灣防疫得當,2020年國人光榮感達到新高,不僅安全,更有能力進行口罩外交。不能出國旅行也給大眾重新認識台灣的機會,還成為訂房平台上2020下半年全球十大熱搜旅遊景點第一名。

全家觀察到這項社會脈動的改變,於是與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合作,展開五年期的合作募款計劃,幫助他們完成更多環境教育事業。除了推出《看見台灣》咖啡杯套及零錢捐活動,也在國慶日前夕,同時是許多外國官員來台的時刻,釋出《#不能只有我看見台灣的美》影片,透過齊柏林影像客觀呈現台灣的NO.1。

其中全家Logo以一藍一綠的影像重新詮釋,引發了一萬多次的UGC內容共創;並邀請縣市首長及KOL共襄盛舉,讓「#不能只有我看見OO的美」有近800篇的KOL發文。

疫情加速了「慢變動」的發展,如外送、冷凍商品,而三倍券的推出為消費需求的「快變動」,行銷人可以跟風,但疫情後的新常態,若能轉化深耕成為品牌的底蘊,將能產生更深遠的品牌效應。

CDP數據引爆全通路行銷趨勢



紅門互動執行長 張元溢

數位時代,企業真的需要CDP(顧客數據平台,Customer Data Platform)嗎?紅門互動執行長張元溢以「CDP數據引爆全通路行銷趨勢」為題,分享企業導入CDP前,應將目標設定放在哪些關鍵點。

GDPR、CCPA等隱私保護法的出現,大大改變網路廣告生態,疫情下也改變了消費者行為;零售業受到衝擊,開始重視數位化,品牌更積極經營會員,企業數位轉型成為全球趨勢,對CDP的需求也跟著與日俱增。

不論品牌主或零售商,張元溢認為,普遍企業具有數位轉型或升級思維,卻沒有具體步驟,又或是在過程中遇上許多難題。

他提到企業營運管理四大核心:People(人)、Process(流程)、Technology(科技)、Data(數據),由數據驅動其他三者,決定企業營運管理的競爭力。企業應幫助員工理解數位運用及轉型,雖會造成不便,但是必要的,透過時間累積數據,能幫助企業獲得更好的轉換成效。

CDP最重要的核心精神,是使企業內部語言一致,而這個「語言」就是數據,透過整合六大場景:線下門市、線上電商、會員點券、LINE/App、社群經營、第三方數據,便能以一個平台管理所有顧客。

紅門互動擁有的EagleEye能協助企業進行數位轉型,張元溢表示,CDP不只能解決行銷問題,在營運面還能將營運數字解構至最小單位,讓行銷人員更易解讀,進一步了解既有行銷活動哪一環節出了問題,能即時優化調整進而增加營收。

透過CDP打通跨系統數據來源,對行銷人員,能完整掌握會員線上線下消費行為,追蹤會員在全通路的消費旅途,掌握消費者輪廓,分析更好的行銷策略;對營運人員,能洞察每位會員的消費歷程,優化更好的會員經營策略;對客服人員,可透過一個介面完整掌握顧客消費記錄,提供更好的客服服務。

透過張元溢精闢的分享,鼓勵企業經理人對市場的想像和反應速度要時時跳脫既有框架,力求創新突破,持續推動以AI技術整合消費者在行銷與營運各渠道的數據,引領企業客戶在數位轉型過程中,以數據驅動行銷的思維,打造更優質具心佔力的用戶體驗。

創意─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國際廣告賞析專講)



台灣電通首席創意長 周麗君


台灣電通數位內容部創意總監 范耀堂

你與世界的距離有多遠?台灣電通首席創意長周麗君、數位內容部創意總監范耀堂以「創意-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為題,分享近年國際廣告作品。

故事的共振效應
施羅德投資形象片《時間會看見》改編自二戰時期的真實故事,以倒敘穿插鋪陳一段催淚的深情,范耀堂分享,故事橫跨42年,獨特的人物塑造、考究不同時期的服裝場景,更邀請歌手柯智棠、作詞蔡柏璋及作曲羅恩妮,打造主題曲《The Joy Of Sorrow》。

周麗君表示,投資是關於時間的產業,如同生命中許多重要的事物,都要經由時間來證明價值。「小週期頻率,也能創造大振動。」透過故事,品牌能藉由情感共振傳遞其內涵精神。

短秒的奇襲效果
日本汽車百貨Jms《愛的停止線》廣告,10 秒一集,十多集短廣告串成一部宛如八點檔的愛情肥皂劇,在意想不到的場景穿插產品資訊。廣告中沒有邏輯的無限超展開讓人意猶未盡,各國文化雖不同,在「肥皂劇」劇情上卻有共同連結。

當科技遇見創意
德國國鐵《No Need to Fly》透過數據、定位系統、實時資料,找出德國境內與全球各地美景極為相近的照片進行比對,以機票票價襯托德鐵優惠資訊,鼓勵民眾境內旅行。

利用類似美景只需要更低價的強烈對比推廣產品、提升國內旅遊氣氛,周麗君提到,作品喚起對國內景點的驕傲和榮譽感,並在消費者心中埋下準備出發的種子。

有意義的行銷
在德國,書籍僅需被課以7%稅金,女性衛生用品卻以19%的奢侈稅計算,因此The Female Company出版《The Tampon Book》,它是一本書,也是衛生棉條外包裝。

行銷即使公益,終究有其商業目的,但只要動機真心誠意,依然能感動人心,創造品牌影響力,如果一個品牌不代表任何意義,那它只是個產品。周麗君:「將內在的品牌精神,與外面的世界連結,可以產生巨大力量,而不論什麼形式的廣告,創意永遠是驅動一切的靈魂。」

Panel Discussion 行家座談


享樂型購物者、喜愛陪伴感的閱聽眾──Z世代浪潮來襲
生於1995年後的Z世代已準備進入社會,成為另一股市場消費主力。論壇尾聲,邀請到堯智科技管理顧問總諮詢顧問/IAA理事長黃燕玲擔任主持人,與薩泰爾娛樂業務總監潘瑋翔(Hawkins)、蝦皮購物品牌行銷部長廖君凰(Pauline)三方座談,分別以娛樂內容產製者和電商經營者的角度,來討論網路原民Z世代的消費心理與行為。


(左起)堯智科技管理顧問總諮詢顧問/IAA理事長 黃燕玲、薩泰爾娛樂業務總監 潘瑋翔、蝦皮購物品牌行銷部長 廖君凰

黃燕玲:如果要對Z世代貼上標籤,會是什麼?
潘瑋翔:
Z世代確實是收看我們節目的大宗族群,他們漸漸從Facebook移往Instagram,喜歡圖片式的表達、沒那麼喜歡看敘述性文章、長時間關注網路,這是Z世代的特徵。

有調查曾問他們:如果用一個詞定義自己,會是什麼?答案是「厭世」。也發現這世代有很多憤青、文青、覺醒青年,我認為他們是具有批判能力的,同時喜歡接收資訊,也生長在資訊大爆炸的年代。

廖君凰:
從消費者體驗來看,Z世代是享樂型消費,也就是更重視外表、外在享受。例如只要有名人、網紅加持過的美妝用品、潮流服飾,就會帶動銷售,受到該族群喜愛。

他們也注重消費體驗,像是蝦皮購物站上有個社群功能叫「動態」,就像Instagram貼文的形式,讓買賣雙方進行互動。而Z世代在此的留言互動率是其他年齡層的兩倍,因為他們習慣這樣的形式且有共感。

另外,在品牌面上,Z世代是以品牌認同為導向,而非價格。一旦認同該品牌理念就會進而支持,也不一定是知名大品牌。而Z世代在蝦皮商城購買品牌商品的頻次和比例,相較於其他年齡層要來得更高。這也呼應了享樂型消費,Z世代的月支出,分配在購物上的比例相較於其他年齡層高出一成以上。

黃燕玲:疫情影響之下,對蝦皮和薩泰爾的用戶組成有沒有造成影響?在做法和策略上有沒有因此而調整?
廖君凰:
影響最大的是增加了平常沒有網購習慣的族群,因為他們被迫要習慣這樣的消費模式,將線下消費轉移至線上,如疫情期間的民生用品採買。

而對Z世代的影響則是擴大在蝦皮購物站上購買的品類。例如以前大多是購買小體積的品項如手機周邊配件,因為疫情關係在家時間變長,就會想變換居家風格,帶動大型家具、寢具的購買率就愈來愈高。

潘瑋翔:
薩泰爾的業務主要有二:錄製網路影片、舉辦現場活動。就Z世代來看,因這族群本身就有線上收看影片的習慣,所以增長幅度不大。但因為疫情,許多人在家工作,增加家庭團聚的機會,有更多時間可以相互交流,小孩會進而推薦影片給父母。

另一影響是促進深度會員經營。過往觀眾的收視體驗較為碎片化,現場看完節目就不會再到線上看影片;或是網路影片看完,就不會到現場。但我們發現,因為疫情的關係,導致實體表演的規模限縮,線下觀眾反而會回過頭,到線上重新觀看,而鞏固了一群「鐵粉」。

不過對我們節目製作方來說,因為對人和對鏡頭的展演形式不同,例如「博恩夜夜秀」是Live方式進行,錄影現場有大約850位觀眾,那麼到底要取悅現場觀眾,還是線上觀眾?我們就要有所取捨。

黃燕玲:進一步請問Hawkins,是如何蒐集資訊及數據?
潘瑋翔:
其實「粉絲」和「顧客」這兩個詞彙有很大差別。服務顧客主是讓其在消費過程和體驗上滿意;但粉絲實則是很難取悅的生物,我們發現,最重要的是要讓粉絲有「陪伴感」。

數據取得的管道有YouTube、Google Ads、Facebook等,其中Facebook的Chatbot就是建立陪伴感很好的管道之一。

以賀瓏的「隔離毀滅100天」節目為例。賀瓏的粉絲群落在18至25歲;特別的是,30至40歲的媽媽族群也很多。原因是「隔離毀滅100天」是24小時的Live節目;媽媽在做家務、陪孩子寫功課時,都可以打開當廣播收聽,陪伴感就在這此完全體現。

另外,賀瓏也用Facebook的Chatbot建立英雄榜,像是粉絲觀看、分享影片,就可以累積積分;積分前幾名者,就會受邀參與見面會活動。賀瓏的粉絲專頁按讚數大約只有四萬人次;但在Chatbot上,每日的活躍度超過近5,000人,即顯示有一群忠實粉絲會常駐在上頭做對話。

黃燕玲:走向2021年,內容行銷、電商通路分別的下一步會是什麼?
潘瑋翔:

「速度」將會是最大考驗,因為大眾對網路的依賴度不斷提升,所有作業都在往雲端化方式邁進。以我們與飲料品牌歇腳亭合作為例,當日與合作方談完後,隔日活動就上線,速度很重要。

所以也需要有好的人才協助我們跟上時代腳步,更快了解消費者需要的是什麼。我們不會以腳本好不好笑,來衡量員工的工作表現;而是看可以在幾小時內產出多少腳本。所以數據化、速度、人才將會是我們2021年所側重的要點。

廖君凰:
2021年數位不再只是通路,不能再用傳統、數位二分法來思考,而是一個整合的概念,將數位拉到更高層級的策略去佈局,包括數位化的體驗、內容、消費者服務等前端數位化佈局。

此外,虛實整合也仍是趨勢,各產業之間會構成一個生態圈。透過借助其他產業之力,像是聯名、異業結盟等方式,來幫助我們接觸到原先難以觸及的族群,共同創造話題、促進銷售。例如以往大家多認為汽車只能在線下購買,蝦皮購物即與車廠合作,讓消費者在網路上也能買車,打破蝦皮購物只能買小型商品等既定印象。

與會來賓回饋


味丹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行銷處高級專員 林玉娟 Chloe
2020年的確是一個令人難忘的一年,疫情影響廣泛,也進而加速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感謝動腦雜誌舉辦大趨勢論壇分享,讓我們了解消費者、市場今年變動,並預測明年動態,永遠都需掌握新常態下的市場脈絡,為行銷人必備技能。

飛時創意股份有限公司 執行長 陳瑞絃 Polly
充滿變數的2020年,考驗著行銷人的應變能力。TAAx動腦2021消費大趨勢論壇提供了疫情前後消費市場的觀點與洞察,作為發展行銷策略的分析基礎,協助行銷人快速反應市場變化。

Verizon Media 企業行銷部總監 黃秀雅 Grace
由數據貫穿的扎實內容,讓行銷人了解未來的趨勢,及海量數據如何幫助行銷以及商業端決策,真的受益匪淺。

域動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顏玉芬 Freya
2020 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難熬的一年,但是在這一年廣告行銷產業頂住外在巨大的變化與壓力,甚至在數位行銷發展上順應局勢變化產生許多亮眼變局成長。

透過動腦所舉辨的 2021消費大趨勢論壇,我深刻感受到社群經營發展的快速與生命力,以及對廣告主擴大的影響力。

現場全家便利店特別分享在「慢變動」與「快變動」交互策略下的品牌進化與社群經營展現,都顯示沒有任何原因可以讓行銷停滯不前,品牌也只有走入消費者生活提供消費者所需,終能擄獲人心。

台灣瑪氏 公共關係事務部企業事務經理/獸醫師 趙蓓妮 Penny
這次有幸參與「2021消費大趨勢論壇——新常態下的市場脈絡」,聆聽各方的品牌佼佼者分享他們在疫情期間的觀察、心得,以及「新常態的市場脈絡」的機會點與策略,覺得獲益匪淺,吸飽了養分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