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全球產業受到COVID-19肆虐,為了抑制國內經濟衰退,台灣政府於今年7月發行三倍券,凱度洞察訪問了500位18歲以上的台灣民眾,有63%的台灣民眾已經花完三倍券,這些三倍券流向了哪裡?

(2020-12-10)全球產業受到COVID-19肆虐,為了抑制國內經濟衰退,台灣政府於今年7月發行三倍券,成為國內下半年的火熱話題。

凱度洞察與線上問卷調查平臺LifePoints於10月底(1)訪問了500位18歲以上的台灣民眾,有63%的台灣民眾已經花完三倍券,這些三倍券流向了哪裡?振興三倍券是否成功存入台灣民眾的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又有哪些商品成功創造出消費者日常之外的新增消費?

 

七成民眾認為三倍券可提升消費慾,18-29歲族群比例最高
調查結果顯示,七成的民眾認為三倍券會提升消費購物的慾望(70%),其中更有兩成表示「三倍券大大提升了我的消費或購物慾望」。然而,也有三成的民眾持否定態度(30%),其中三倍券對男性的影響不如對女性來得高。

分析年齡間差異,18-29歲族群中超過八成(83%)因為三倍券提升消費慾望,比例高於其他年齡層。相反地,50歲以上族群中受三倍券的影響而提升購物慾望的比例最低(55%)。

三倍券流向民生消費品和外食產業最多
目前已使用過三倍券的民眾最多人用於購買食品(42%)、日常居家用品(33%)、以及外食或聚餐(31%),但這幾項花費並非有力促成新增消費的品類。

尤其是,食品及日常居家用品多屬於必須的開支,消費決策較不會受到三倍券的影響,超過八成購買食品或日常居家用品的消費者表示「無論是否有三倍券,我還是會購買這項商品」,顯示多數台灣消費者並沒有將三倍券視為一筆「額外的收入」,用途仍以補貼日常性開支為主。

外食或聚餐則相對受到較多三倍券的影響,三分之一的消費者因此新增或多花費了外食或聚餐,高於食品及日常居家用品的二成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30-39歲消費者因為有三倍券而願意在外食和聚餐上花費更多的比例明顯較高,是最有潛力在外食產業創造新增消費的族群。

3C家電、運動用品、保健食品和美妝保養品獲益於三倍券最多
不同於民生消費品和外食等日常性開支,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最有機會創造新增消費的品類是3C家電、運動用品、保健食品和美妝產品。

使用三倍券購買3C用品與家電的消費者中超過四成皆因為三倍券而買了較貴的產品;而更有超過二成的3C與家電用品買者表示,三倍券導致他們採取行動購買了不在計畫內的商品。

三倍券消費內容與所得有關嗎?
無論所得高低,民眾最主要將三倍券用於購買日常的食品。然而深入探討後發現,所得越高的民眾在花費三倍券時選擇購買非日常必需品的比例也越高。

低家庭月收入(5萬元以下)的民眾將三倍券花費在購買食品及營養保健食品的比例明顯較中高月收的家庭高;相對地,中家庭月收入(5-10萬元)的民眾使用三倍券購買3C產品、汽機車相關商品的比例則較高;而高家庭月收入(10萬元以上)的民眾使用三倍券購買日常食品、飲料零食和保健食品的比例最低,相較中低收入家庭的民眾更願意將三倍券用於治裝、投資自己或娛樂,例如:購買服飾和藝文活動票券。

凱度洞察研究員周彥彤(Tiffany Chou)指出,3C家電、運動用品、保健食品和美妝保養品業最有機會創造新增的消費。若能針對消費者的心理與需求擬定廣告溝通與促銷方案,搶搭最後一波三倍券使用潮,將能有效創造新增消費,讓消費者集體貢獻經濟復甦。

(1) Kantar凱度洞察與LifePoints合作,於2020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期間線上收集台灣500位18歲以上受訪者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