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號535期動腦雜誌)

賴東明新書《日本廣告帶給我感動》,是一位知日廣告人前輩帶給台灣廣告人的禮物,也是信物。這本書的出版,極有意義。我在《動腦》雜誌閱讀賴東明的相關專欄,獲益良多。很高興看到出版成一本專書。

賴東明長我一世代,是一九三〇世代的台灣廣告人,熟悉日本,引介許多日本的廣告情報,豐富了台灣的廣告視野。離開廣告界這麼多年,他引介的廣告情報仍然是豐富我文化視野的窗口。

 

台灣的廣告界,從早期的日本系統到後來的美國系統,變化很多。知日到連結美國,是世代的走向也是時代變遷,重要的仍然是進步台灣性的形成。台灣的廣告作為產業經濟學條件的一環,要從為人作嫁邁向經濟貢獻者,應該更重視文化視野。

廣告表現是廣告文化視野的奠基條件,在企業性、作家性與社會性必須兼顧的條件,廣告人的單純工具人身分可以提升為文化人,特別是廣告表現從事者的文案人員與美術設計人員。廣告表現的靈魂出於這樣的廣告作家。

廣告在商品與服務的銷售具有一定的貢獻,在自由經濟社會扮演它不可或缺的角色。銷售促進是它的基本功能,透過意義的形塑,廣告彷彿橋樑在企業和人的兩端成為連繫的脈絡,既是科學也是藝術。

在逐漸把人從消費者轉而視為生活者的時代,廣告的倫理更被重視。把商品和服務當做生活福祉的提升條件,而不是物質主義的過度化,在廣告人心目中逐漸被重視。廣告的企業性之外,也重社會性,已然在廣告人視野裡呈現。

看賴東明引介給人感動的日本廣告,我會想到戰後日本,報紙為出版社經營者共同以「今後日本的振興,是我等的責任」的抱負。現在的日本報紙前面幾落仍只刊載出版廣告,反映了日本社會的文化性,一種特有的社會責任論。

台灣的廣告人應該不只站在產業經濟工學的角度,要擴大美學與倫理的視野,在促進經濟目的之外,對國民生活的文化志向有所提升。

賴東明從日本廣告得到的感動,應該也會啟示台灣的廣告人。台灣的廣告人也應該有讓人感動的廣告,提升生活的文化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