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9)今年是搞笑諾貝爾第30年,因為疫情改線上頒獎。以往頒獎都非常精彩,各式各樣引人發笑的研究成果,今年又有哪些研究獲獎?

搞笑諾貝爾這個科學幽默,不單是搞笑,更讓人思考。(圖:Pexels)

(2020-09-29)傳說上一世紀五十年代,住在北極圈的一名因紐特(Inuit)老人,不顧家人拿走所有工具搬進較文明的地方,仍獨自住在雪屋。冬天到來,他用自己的糞便製成一把刀,用唾液磨利,然後用它殺了一隻狗,用狗的肋骨架與狗皮造了一個雪橇,又捉了一隻狗拉著跑,消失在冰雪之中。

這個故事是人類學家Wade Davis在他早年的書《太陽的影子》中記載的,現在有學者實驗證實,這樣的刀不中用。

 

美國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學的人類學者為了證實糞便製刀,親自實驗。先從食物開始,以蔬果碳水化合物進食幾天後,將排泄物倒入一水泥刀狀模槽,冷凍零下20度,取出後試切肉皮,切不動,刀刃立即溶化。想北極人沒有蔬果可吃,又換做吃肉後排泄,這次的刀有進步,可以切出幾片肉皮裡面的肥肉,然後刀刃同樣立即溶化。所以結論是,人的糞便不能製成有用的刀。

這個不雅的實驗獲「搞笑諾貝爾」(Ig Nobel)材料科學獎。搞笑諾貝爾來自Ignoble(無知)這個字的諧音,用一些瑣碎細小甚至可笑的研究,跟諾貝爾獎開個玩笑。

這個獎由Improbable Research雜誌主辦,每年一次在哈佛大學頒獎,今年是搞笑第30年,因為疫情改線上頒獎。以往頒獎都非常精彩,各式各樣引人發笑的研究成果,老少咸宜的得獎人短打扮歡聚,有不滿十歲的孩子,有學者專家,也有真諾貝爾獎得主,每人有一分鐘發表得獎感言。

瑞典Lund大學的認知動物學家Stephan Reber,研究大多數人都沒聽過的鱷魚叫聲,除動物園很少見到鱷魚,更沒聽過鱷魚叫,動物學家說這種兩棲爬蟲類動物,都是靠叫聲傳遞信息。

學者們把一隻鱷魚放在一個密閉空間的大玻璃缸裡,水與空氣各半,記錄鱷魚的叫聲,然後抽出空氣注入氧氣與氦氣的混合氣體,鱷魚叫聲速度加快,產生的高能量頻帶,可以解釋成為共振峰(Formant),所以鱷魚可能是用共振發聲,傳遞本身的體型大小,作為求愛等信號。學者獲音學獎。

英國Abertay大學的Christopher Watkins獲得了經濟學獎,這位社會學者的研究項目是社會經濟不平等與接吻的關連。他從六大洲13個國家找到了2,300名參與者,回答一連串的問題,包括與伴侶深吻的頻繁,以及親吻的重要性。

研究結果發現,生活在經濟較不平等、貧富差距較大國家的人,親吻越頻繁。線上頒獎典禮由加州理工學院教授Frances Arnold、也是真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代為出席。

另外有些稀奇古怪的事,我們絕少聽過,也都是由學者研究的。澳洲學者以高頻率來震動活蚯蚓,分析體型的變化,獲物理學獎;加拿大學者從人的眉毛找出自戀者的特徵,獲心理學獎;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學者診斷出難以解釋的恐音症,患者聽到別人嚼東西的聲音就極度不安,獲醫學獎;加州河濱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學者收集資料,證實了昆蟲學者怕蜘蛛的事實,因為蜘蛛有四對腳不屬昆蟲類,這項研究獲昆蟲學獎。

主辦的雜誌解說這些獎項都是用科學方法的真實研究,但不限題材的好壞、重要或瑣碎、有價值或閒聊,目的在讓大家笑,然後靜下來思考,從科學的幽默面,激發好奇,讓大家思索什麼叫重要、什麼是真實。這也如主辦雜誌「難以置信」的名稱「Improbable」,代表科學開放的內涵。許多被遴選得獎的研究,都是在科學期刊發表過的論文。

管理學獎頒給中國廣西的奚廣安、楊康生、楊廣生、莫天祥、凌顯四五人,代表直線的委託管理模式。因為生意上的虧損,奚廣安受一個叫覃佑輝的人委託去殺一個人,獲得一筆報酬,奚廣安找楊康生去殺,應允一部份酬庸,楊康生自己不動手,找楊廣生動手,應允小部份酬勞,楊廣生找莫天祥動手,莫天祥又找凌顯四動手,最後凌顯四反悔,人沒殺成,全部被捕,去年十月被南寧中級法院判五至二年七個月徒刑,以致他們在線上頒獎典禮缺席。

醫學教育獎則頒發給九個國家的元首:印度、巴西、英國、墨西哥、白俄羅斯、美國、土耳其、俄羅斯、土庫曼斯坦。給獎事蹟,運用新冠肺炎的流行,昭告世界,政客較科學家與醫師有更快速的效果判決生死。


本文取材自2020年9月27日「那福忠西海岸數位隨筆(171)」:搞笑諾貝爾
對本文有任何看法,歡迎 E-Mail:frank.na@gmail.com 給作者,分享您對本文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