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9)數位技術,轉變了我們生活、工作、溝通、娛樂的方式,使用這些技術會不會改變我們的思維?隨著數位的進展,「數位排毒」的談論越來越多,但什麼叫數位排毒?

數位排毒、Digital Detox,放下手機、電腦、社群網路,回到自然的自己。(圖:Pexels)

(2019-01-29)數位技術,轉變了我們生活、工作、溝通、娛樂的方式,彈指之間可以完成交易、獲取資訊、學習技術、甚至找到愛情,不但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也改變了我們的腦子處理資訊的程序,我們似乎離不開手機、平板、社群網路,日夜攜帶在身邊。

蓋洛普(Gallup)民調機構透露,美國有半數的手機使用者,每小時都會察看手機,63%的人無法忍受手機離身,有超過70%年輕人每小時多次察看手機。

 

作家Tyler Jacobson問道,我們依賴這些數位工具之餘,有沒有想過數位技術如何的影響我們的行為、人際關係、以及我們的生活?使用這些技術會不會改變我們的思維?

有那些改變?注意力縮短、干擾增加;同時處理多項工作,卻減低腦力效率;上癮,成為技術癮君子;不再面對面互動,我們變成技術僵屍;讓我們比老年人更健忘。如果認為這些都是對身心有害的毒素,那是不是應該設法排毒?

隨著數位的進展,「數位排毒」(Digital Detox)的談論越來越多。什麼叫數位排毒?很簡單,短暫的與數位隔絕,找回自然的自己。這兩年排毒度假村、排毒夏令營、排毒避難所相繼而起,靠反數位賺錢,甚至還有App讓你下載用來排毒。


暫時遠離數位,找回自然自己。(圖:Pixabay images)

數位技術真的那麼毒嗎?至今還沒有踏實的科學證據。數位排毒的原因之一,是技術有害的傳統概念作祟,任何新技術出現,總是有人不看好,很多研究也認為過度的數位接觸,會導致失眠、增加憂鬱、產生高度焦急。

但問及參與研究的對象,數位技術如何讓他們憂鬱與焦急,卻又說不出所以然,是他們因為憂鬱才使用社群網路解悶、還是使用社群網路之後使他們憂鬱?

Conversation網站1月17日一篇文章,用有趣的「數位排毒是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為題,說明放棄數位技術就等於放棄一件好東西。例如手機與社群網路幫助大家溝通與社交,因此可以得到快樂。

一些研究報告證實,完全退出社群網路,會讓人覺得不滿足、枯燥、感到社會壓力與恐懼。短暫放棄數位的存在,把精力放到別的事上,是一個無法持久的短暫狀態,過不多久又會重拾數位身分。

這篇文章說,數位排毒遠離多數人使用的技術,並不算什麼重大錯誤,但說是一個好方法且有長遠的效果,則仍待科學證明。至於說技術先天上都是壞的,更缺乏證據,所以數位排毒是無毒可排,無法解決不是問題的問題。

MIT「有感城市實驗室」Carlo Ratti教授說,現在的數位技術過於繁瑣,尤其是各種大小螢幕入侵我們的眼簾,把我們的精神綁住,但電腦會慢慢不見,網路也會隱藏到背後,可以讓我們不必那麼專注技術,卻享受技術的好處,2019年即將找到這樣的方法,現在的Siri、Alexa音控介面,已經向這個方向發展了。


全像(Hologram)照射空中影像,螢幕大小不再有意義。(圖:messagetoeagle.com)

上圖是兩個立體全像(Hologram),是中澳合作,由墨爾本RMIT大學教授顧敏(Gu Min)主持研發的。

全像是把光源分散彎曲,製造出照射空中的立體圖像,顧敏教授研製出最細的奈米全像光,比頭髮的千分之一還細,將來實用可以放到任何物件上,隨時隨地顯示各種資訊與影像,那時候螢幕大小就不再有意義了。

另一個是「有感城市實驗室」研發的Scribit機器人,是一個可以在任何牆上畫圖的顯示器,五分鐘畫完一面牆,然後可以擦掉再畫,完全用手機控制,牆就是螢幕,要多大有多大。如下面影片所示,可以掛在家裡、商店、會議場所,任何地方發揮無窮的想像力。

當電腦與網路漸漸隱藏到各種物件,物聯網把數位緊密的與生活連接在一起,數位技術的「毒素」會因此稀釋沖淡,甚至雲消霧散,那也就無毒可排了。在那天到來之前,參加一星期的排毒度假,在沒有手機之下挑戰一下自己的「求生」能力,未嘗不是另一種「數位」體驗。


本文取材自2019年1月27日「那福忠西海岸數位隨筆(85)」:你需要數位排毒嗎?
對本文有任何看法,歡迎 E-Mail:frank.na@gmail.com 給作者,分享您對本文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