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初的3人團隊到現今組織龐大、橫跨兩岸三地的精實整合行銷集團,張瑞麟如何讓精實在業界快速竄起?未來又有哪些發展藍圖?
從1988年只有3個人窩在小公寓裡奮鬥,到今天橫跨兩岸三地、擁有幾百人的精實整合行銷集團,精實執行長張瑞麟以過人的經營手腕,帶領著精實一步步朝市場的領導地位前進。
而當初簡單的組織架構,也從直效行銷擴展成如今旗下有活動行銷部、創意部、市場研究部、通路行銷部、互動行銷部、策略通路行銷部、電話行銷部的大公司。
1999年更與在全球直效行銷、醫藥行銷、互動行銷範疇的領導品牌靈智Eurro RSCG合作,加強精實的競爭優勢,並顯示他極大的企圖心。究竟張瑞麟運用什麼方式,讓精實在短短的時間內變得如此茁壯?
「老實說,前5年是求生存、求溫飽,之後是打基礎,未來10年才是精實快速成長的時刻。」張瑞麟笑著表示他的經營理念;不過「希望是業界第一品牌」的念頭一直在他腦中盤旋,也一直是精實努力的方向。
積極創造三贏局面
「路愈坎坷,別人愈不敢走,但若你能走得更遠,則價值愈高。」這是張瑞麟在開疆闢地時所抱持的想法。所以在策略運用上,他們雖以台灣本土的角度出發,但會尋求與國際上最頂尖的公司結盟,以結合彼此的優勢。張瑞麟自信的表示,精實每個部門在未來3年內都會有超過50%的成長;此外,在2003年以前上市更是計劃中的一環。
創造客戶成功、員工成長、公司成功三贏的局面是張瑞麟全力以赴的目標,而要產生這樣的局面,首先要讓精實的根扎得更深、更廣。於是,張瑞麟積極尋求與國際性客戶合作的機會,在大陸也一直擴展精實的據點,預計可從7個點增到10個點,逐漸擴大精實的地盤。
另一方面,自2000年起,也開始提供客戶加值的服務。舉例來說,大陸一個「百年華海」的活動,精實就運用他們跟中國政府的良好關係,讓大陸政府開放整條上海華海路讓他們去辦活動;精實則幫客戶做企劃、創意、找贊助廠商,主動幫客戶創造加值的服務與利潤。張瑞麟強調,經營方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轉變,目前在於把競爭的門檻提高,以拉大與敵手之間的距離。而跟通路合作、自行開發通路(上海賽博4C賣場)也是發展中的一環。
由於網路在大陸也開始發燒,但是張瑞麟認為,完全靠網路去推廣業務、去增加營收是不夠的,未來將是實體加虛擬的境界,所以精實也會逐步朝這個方向去努力。因為當你先掌握到這個部份,就能領先別人一大步。
注重人才培訓
人才是張瑞麟極為重視的部份,他的用人原則為──不捧明星。
「我們不需要太陽、不需要月亮,但需要很多星星,因為行銷工作是一個Teamwork的行業,注重的是團隊精神。」張瑞麟補充說明。徐此之外,抗壓力強、具創意、耐操……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
而他最感到驕傲的地方就是他擁有一群非常棒的員工,每天努力不懈的在為公司打拼,為公司創造利潤。
張瑞麟表示,做這一行其實很辛苦,每天都有新東西要面對、要處理,一直處於不斷學習的環境,可以說每天都有挫折產生。所以,進這行的人一定要很樂觀,懂得向前看,如此才能很快進入情況;因此「人才培訓」也相對地變得很重要。
所以在1998年,精實成立了培訓部門,除了在職訓練、海外訓練外,對經銷商也有一連串的訓練課程。1999年3月15日也於上海設立了人才培養中心,更斥資200~300萬台幣進行大徵才活動,再再顯示精實注重人才素質的一面。
競爭對手是自己
目前精實光是大陸部分就有6億台幣左右的營業額,雖然成果頗豐,也領先競爭敵手有一段差距,但張瑞麟仍不以為滿,認為精實現在才剛剛架構好地基,還要再往上建房子呢!
12年行銷路走下來,張瑞麟一直把自己當做競爭對手,所以很有危機意識,常去思考未來3~5年應如何發展的問題。之前因為入行的早,所以卡到比較好的位置;如今時代在變,要談的應該是怎樣去跟人家合作。
幸運的是,精實一直都碰到願意相互扶持的好客戶,如7─11、P&G、日本煙草……,讓精實的業績能順利扶搖直上,組織愈來愈龐大,張瑞麟以感謝的心情說道。
現在,精實已經打穩基礎了,除了訂定2年內營業額要突破10億台幣的門檻,努力成為大中華第一品牌外,進軍全球市場,成為全球第一的行銷整合集團更變成張瑞麟未來努力的願景。
(動腦王韻茹採訪整理)
《資料來源:動腦雜誌289期200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