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號504期動腦雜誌)

2018年2月28日,在台灣紀念228活動的同一天,中國國台辦發佈了31項惠台措施來搶版面:用準國民待遇來吸引來台灣人才、企業前往對岸發展。當人民幣大舉磁吸時,許多人很擔憂。

到底什麼是成功?什麼是幸福?這個議題,在許多台灣人心目中,答案是精神分裂的:一方面,我們相信個體自由、人性尊嚴、人民做主、多元社會、永續發展……。這30年來,伴隨民主開放及經濟成長的價值觀;而在另一方面,我們及我們上一代在1960到1980年代只要富起來,沒有民主自由、加班犧牲家庭、漠視環境汙染,有錢才是贏家等價值觀,仍在心底深處。這兩種衝突的價值體系,讓我們很糾結。我們糾結的根源,不在於中國經濟,而在於我們的內在衝突。

面對這個挑戰,我們要回過頭來再次認識自己,珍視自己已有的成就與資產,虛心看待自己的不足,才能獲得真正的自信。自信,不是跟別人比較而來;而是從認識自己而來。這個道理,在個人層次如此;在國家層次也是如此。台灣人的自信,不該是從比較我們跟中國,或其他鄰國而來,而從我們真實地肯定自己而來。

做為夾在德國、法國、義大利三個大國中間的小國瑞士,面積跟人口,都只是鄰國的零頭,卻找到自己的優點與特色,發揮到最好,讓鄰國人民都來瑞士追求高薪。台灣若要朝瑞士的榜樣前進,我們必須先找到自我肯定、自我認同。

台灣,是亞洲各國裡,公民素養最好的地方,社會從底層、草根不斷醞釀自我更新的動力。活在台灣,人民有空間,去追尋何為意義?何為幸福?因而推動社會的更新。

當大國崛起的大風狂起,我們更需要平心靜氣地,好好發展自己的社會。十年、二十年後,我們將會看到:台灣對中國、對亞洲各國最有意義的輸出,不在於個別人才前往任職,而在於我們能輸出經驗與know-how,如何將社會從只重經濟轉型成,追求永續發展:在民主的基礎下,以科技、法律、醫療、創新服務……等,來克服高齡化、少子化、貧富差距、環境汙染的種種困難。示範如何成為一個幸福的社會。

台灣雖小,我們可以很有力。

作者為得人資源整合公司共同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