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7)在上篇中提到,粉專整體可將重點放在「不重覆互動人數」和「粉專黏著度」,而檢視貼文表現時,先將貼文分類後,再判斷什麼內容吸引粉絲點擊、又什麼內容可獲得粉絲支持。下篇將重點放在了解粉絲偏好,及品牌可以如何應用。

你的粉絲長怎樣?

(2018-03-27)臉書為品牌提供一個很好的機會,透過「互動」來了解消費者。因為臉友們任何跟粉專的互動,都是公開的數據,對行銷人員非常有用處。以臉書的廣告受眾洞察報告為例,能初步了解粉絲,包含年齡、性別、所在地、感情狀況、教育程度、職稱等,以及跟哪些粉絲專頁的關聯度高。

 

不過社群環境日漸複雜,有時洞察報告提供的資訊不足以幫助決策。像是目前KOL合作活動在挑選網紅時,多半來自主觀判斷;其實若能巧用粉絲的「讚」,品牌還能知道自家粉絲聚集在哪、其他興趣為何、樣貌、關注哪些議題等。

目前台灣有多家第三方工具可協助品牌粉專找到關鍵數字,例如在品牌粉專內的互動,或品牌粉專外的互動、情緒或品牌提及等。增加對粉絲的了解,並轉化為創作社群內容時的參考,以提高內容與粉絲的關聯度,便能逐漸提高粉絲與品牌粉專的黏著度。

酒類粉專比一比,發文勤等於互動好?

為了觀察粉絲更具體的樣貌,我們先從EICP中選出民眾最常喝的酒類品牌,在臉書上挑出五個威士忌和三個啤酒品牌粉專,與Peekur合作,觀察喜歡啤酒/烈酒的臉友們,還喜歡哪些人、事、物;這些發現將有助於品牌尋求異業合作、贈品設計方向、KOL合作等其他商業應用。

觀察粉專:Johnnie Walker、The Macallan、角HIGH、The Singleton 蘇格登單一麥芽威士忌、Hennessy、台灣啤酒、海尼根 Heineken、KIRIN 麒麟一番搾り啤酒等8個。
觀察期間:2017年9月至11月間。
觀察對象:這三個月中曾與上述指定酒類品牌粉專互動的臉友們。

首先以活躍粉絲數和發文平均互動數概略檢視這八個粉專,根據上圖,觀察期間內,蘇格登發文數不多(泡泡小)但平均互動數卻很好,或可判斷貼文很對粉絲口味(也不乏投廣告的可能);而角HIGH發文數量雖和蘇格登一樣,互動表現卻還有進步空間。台啤發文數相較高出許多,可能是產品、貼文 面向多,因此吸引到廣泛的粉絲。

愛酒的他們還喜歡誰?

喜歡不同酒類的粉絲,是否在其他人、事、物上也顯露出不同偏好呢?下表可看到曾和啤酒/烈酒類粉專貼文互動的臉友,同時期還有跟那些KOL粉專的貼文互動。

觀全體與分類排名,曾菀婷明顯在所有愛好酒類的臉友中是人氣王,在挑選KOL合作時可以優先考慮。進一步比較啤酒/烈酒類粉絲喜歡的KOL,會發現啤酒類的粉絲似乎更喜歡跟娛樂綜藝性質的KOL互動。

烈酒的粉絲樣貌差不多?

從上述觀察品牌中挑選麥卡倫和蘇格登,進一 步了解粉絲的平常關注的人物、互動的貼文各有何不同。蘇格登較容易吸引關注時尚、流行、在意外表的粉絲互動,推測女性比重也偏多;而麥卡倫則相較成熟且務實些,甚至會關注政治人物動態。

再觀察兩個品牌粉絲和其他粉專的互動熱詞。麥卡倫的粉絲似乎真心喜歡威士忌,連帶「風味」、「香氣」、「經典」、「禮盒」等詞彙都出現;而蘇格登的粉絲頻繁互動的詞彙是「領獎」、「獎 項」、「獎品」等,如果這不是該品牌的潛客,會建議改變貼文策略,以吸引正確粉絲。

社群數據如何帶動品牌業績?

粉專經營者依據各項關鍵指標可以更精準評估粉專表現、設定優化目標,並透過對自家粉絲偏好的了解規劃內容,找到雙向對話、精準廣告的機會。但社群行銷除了粉專日常維運外,是否還能更加個人化、為品牌帶動業績?粉絲關係管理或許是可行的下一步。2017年已看到許多台灣品牌在臉書上運用聊天機器人進行一次性的社群行銷活動。 

在粉絲開始和聊天機器人互動的同時,就可以開始為他們「 貼標籤」,包括粉絲在臉書公開的活動紀錄、和機器人私訊互動紀錄、對KOL或各類議題的偏好,不斷增加有意義且含金量高的標籤,甚至串上品牌自營的CRM資料,讓細緻的個人化行銷在社群經營上得以實踐。

結語:社群經營是DATAx CREATIVE的最佳戰場

Social Media Examiner2017社群行銷產業報告中提到,91%的行銷人員想知道最有效的社群行銷策略和與粉絲互動的最佳模式。從過去經驗看起來絕對不會有最佳模式,演算法一改,粉專與粉絲的互動就需要重新設計。

因此會建議從三個面向不同指標來檢視品牌粉專,在變動中調整出屬 於自己品牌、粉絲的最佳模式,但唯一不變的就是追求最大化的粉絲互動數。

社群經營不只是創意的展現,更是解讀粉絲在臉書中的每個動作(action),並將這些動作賦予不 同程度上的意義,來了解粉絲、優化創意。

粉絲關係管理也是一種活用創意幫品牌補足消費者資料的方式之一。用粉絲真實生活中在臉書留下的數位足跡,打造由數據驅動的Persona,即使無法直接獲利,也能讓社群經營更有意義。

相關閱讀
社群經營者的第一堂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