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相信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在品牌的經營上, Nokia選擇在廣告中,捨棄商品面的訊息,添多一點的人性與生活趣味, 期望達到建立「人性化」品牌印象的目標。因為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Brain.com1999年7月號279期)
因為相信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在品牌的經營上,
Nokia選擇在廣告中,捨棄商品面的訊息,添多一點的人性與生活趣味,
期望達到建立「人性化」品牌印象的目標。
怎樣也想不到,一切竟是這樣的開始。
1865年,一個名叫Fredrik Idestam的青年,開始在芬蘭南方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林木園,並開始製造紙張。
但這個生長在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年輕人,怕是萬萬也想不到,這個當年辛苦建立的園地,會成為今日全球最大的手機供應商。
從早期製造紙張、生產化學藥品和橡膠,到l960年成立動態遠程通訊公司,Nokia開始向無線電傳輸出發。直至去年(1998)底,Nokia在全球已有44,000多名員工,再加上今年(1999)預計增加的l0,000人,NOkia的規模日漸龐大。
重視科技研發
其實Nokia的歷史還不只這一樁。
早在歐洲共同發展出數位式行動電話的規格時,Nokia就開始親身參與。前蘇聯領袖戈巴契夫,在參觀Nokia時拿起手機試著打回蘇聯;當電話接通的剎那,戈巴契夫不由得說了一句,「這是真的嗎?」
從這個故事,我們不難發現Nokia十分重視科技的研發。事實上,Nokia每年都將8%的利潤投入在研究發展上,耗費的金額難以估計。這也難怪Nokia會成為電信業中的領導品牌。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雖然Nokia十分重視科技,但對Nokia來說,「人性」才是科技的源頭。他們堅信,「Bllueprint Human Nature(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也因為如此,Nokia不論在設計介面,或品牌的經營上,都以「人性」作為出發。最明顯的例子,是Nokia將設計總部設於美國加州,希望藉此與世界接觸,設計出最具未來性的手機。這也就是,Nokia為何會設計出全世界第一支可以換殼手機的原因。
由於感受到行動電話與生活風尚的密切結合,Nokia花了兩年的時間,開發出世界上第一支可換殼的手機,希望將行動電話變得像時裝一般,流行之外更有個人風格的表徵。而未來,Nokia也開始計劃研發未來手機,希望將視訊等功能與手機結合,設計出更人性化的手機。
也因為相信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所以在品牌的經營上,Nokia選擇在廣告中,捨棄商品面的訊息,添加多一點的人性與生活趣味,期望達到建立「人性化」品牌印象的目標。
重視市場區隔
重視市場區隔,是Nokia另一個因人性化理念延伸出來,強化其品牌印象的特點。
由於Nokia外型輕薄短小,常給人女性化、不夠陽剛的感覺,導致許多男性消費者不願購買;所以在剛引進台灣的時候,Nokia的銷售並不順利。但經過正確的市場區隔後,Nokia不但超越摩托羅拉,成為台灣手機的領導品牌,銷售量更穩坐市場的龍頭。
負責代理Nokia廣告的達彼思董事總經理虞晨曦表示,由於要滿足大多數不同需求與喜好的族群,NOkia決定將市場分成四個區域,並據此研發不同的產品,企圖用不同的產品,全面壟佔市場。這四個族群分別是年輕族群、上班族群、商務族群、與雅痞族群。
此外,Nolkia也為提昇商品競爭力與品牌印象下了很多功夫,除了朝人性化規劃策略外,去年也結合節慶舉辦國際耶誕村的活動,今年更嘗試與媒體合作(如與MTV合辦演唱會)。至於賣場店頭廣告的設立與維護,及幫助店家對Nokia的暸解,Nokia更是費盡心思。據傳揚行銷副總雷蜀君表示,為了能讓消費者進入店家後,能馬上接觸到Nokia的訊息,他們受Nokia及達彼思委託,走訪全省大哥大專賣店協助他們在店門口樹立Nokia布旗。可見Nokia重視品牌經營的程度。
未來市場著重在亞洲
由於亞洲地區雖僅佔Nokia全球人力的11%,但業績卻佔Nokia全球市場的2l%。所以未來,Nokia將目標鎖定在美國、中國、日本等三個重要的市場。而為了在這些市場打出天地,Nokia在日本、中國、馬來西亞等都設有研發中心,希望藉此暸解當地的需求,並將亞洲地區特別的生活習慣納進手機的功能(如加大音量等),這也是Nokia為建構品牌所做的努力之一。究竟未來Nokia在亞洲發展如何,就靠時間來做印證了。
《資料來源:動腦雜誌279期199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