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地區的晚報市場中,除暫停刊的「民族」之外,原本有四家晚報(自立、大華、中國晚報、台灣晚報)今年由於聯合晚報二月二十四的創刊,以及中時晚報三月五日的加入戰場,使得這場競爭激烈晚報大戰到達白熱化的高峰。 這份最晚進晚報市場的中時晚報卻豪氣干雲,絲毫沒有初來乍到的羞怯與生嫩;在該刊的發刊詞中,該報發下豪語「要為這個社會重新定義晚報,並宣告中國人的傳播新時代的開始。」 堅強的陣容 在中時晚報的主腦者中,任發行人的余範英,除了是工商時報發行人之外,她曾在新加坡Needham廣告公司工作,對報紙媒體的經營、行銷有豐富的經驗。 另外,中時晚報社長由高信疆擔任。這位被稱烏「紙上風雲第一人」的才子,去年因為策劃造型象棋,而造成媒體界的熱門話題;因報禁的開放,被中國時報徵召,擔任中時晚報的社長。關於這項工作上的轉換,高信疆說:「今年是住在台灣的中國人遭逢世紀性變遷,最富歷史意義的一年,時代給予傳播媒體無限的機會與發展的可能,生逢其時我不能缺席。」也因為他的這項感召,歷來深受看重的報界好手紛紛投在中時晚報的旗下,開始晚報有史以來最激烈的競爭。 對於身為廣告媒體的一員,在相當擁擠的報紙媒體市場,是否有晚報的機會?高信疆表示:由於社會步調的改變,人文的開放,夜間的動線不但延長,而且加寬、加深;這使得在人們的生活中心,晚報逐漸扮演比日報更重要的角色。再加上中時晚報配合現代化人性設計,採精編精寫的政; 高信疆認為:晚報將會超越日報,成為報紙的主力媒體。 高信疆強調,從國外市場看,美國的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法國的國際報、韓國的東亞日報……等都是發行量大,很有影響力的晚報,甚至有些地區發行量最大的是晚報,而不是日報。如,韓國的東亞日報即是。 在文化大學新聞系主修廣告,有20年新聞工作經驗的高信疆認為,廣告是報紙媒體重要的動力與生命,對運用媒體的人而言,中時晚報是一個新的媒體,提供讀者一個新的視野,同時也提供廣告決策者多一個選擇的機會。 印製量15萬份 至於,創刊初期的中時晚報印製量有多少份呢?在中國時報工作二十年,除了財務部門之外,每個單位都做過,目前負責中國時報系三報三刊發行的總經理張兆洛表示,目前中時晚報的印製量是15萬份,北部讀者為主,現分中、南、北、大台北市四個版,七月份高雄印刷廠開工之後,才能加強南部地區的讀者服務。 張兆洛同時指出,中時晚報主要讀者對象是有能力與興趣閱讀晚報的人。高信疆也明確地補充說,中時晚報的讀者目前是以中產階級、大學以上程度的人為多數。 晚報前景看好 這位中國時報系發行的主腦人物表示:對目前國內晚報市場的看法,目前晚報市場的總發行量是20萬份,佔整個報業市場的1/19;他分析,這是以國民生活所得6000美金計算,若是到達9000美金時,晚報應佔總市場的1/3,他指出,晚報的發展要看三到五年的市場而定。 至於中時、聯合兩晚報加入晚報市場以來,實際發行狀況如何呢?張兆洛除了提供各種中時晚報的發報狀況的電腦資料之外,又邀本刊編輯三月三十一日親自到城中區南陽街與信陽街交叉口的批報中心,實際看各晚報的批報狀況;除了創刊較久印行量約12萬份的自立晚報仍一枝獨秀外,中時晚報、聯合晚報的發行量也快速的增加中,並正在積極的擴大晚報市場。 對於晚報之間的競爭,高信疆認烏,中時、聯合、自立應該聯合建立晚報的共榮團,一起來寫新的報業史,建立新的文化,促使強勢晚報抬頭,以及加速晚報時代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