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9)近幾年超商也開始發展出店頭的自有媒體,憑藉自身廣度的優勢來近一步幫助銷售和廣告訊息的傳遞。

(Brain.com 2014-11-28)根據流通快訊,2014年11月台灣連鎖便利商店的店數共10,622家(註),平均2,170人就有1家便利商店。台灣身為便利商店密度最高的國家,如此密集的規模下,超商的演變愈來愈快速、多元。

過去以食物與生活用品為主的服務,現在成為包辦食、衣、住、行、育、樂的不打烊變形金剛,便利商店已經是台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夥伴。

便利商店在如此蓬勃發展的狀況下,近幾年超商也開始發展出店頭的自有媒體,憑藉自身廣度的優勢來近一步幫助銷售和廣告訊息的傳遞。

目前便利商店兩大龍頭:7-11和全家便利商店各自擁有店頭電視螢幕,在購買的最後一哩路持續強化店頭行銷力量。

通路螢幕媒體普及度以「便利商店」最具有優勢
便利商店螢幕觸及廣度已大幅超越其他家外螢幕媒體,光台灣兩大龍頭便利商店:統一超商和全家便利商店全台就有4,500家門市擁有店內螢幕。

便利商店螢幕通常掌握店內黃金點位──櫃檯區,為顧客動線必經位置,讓廣告資訊能相對有效觸及顧客並吸引其目光。



便利商店螢幕接觸頻次最高
在所有通路螢幕媒體中,可以看到無論是輕/中/重度的使用者,接觸便利商店電視螢幕廣告的頻
次和比例最高,有超過10%的民眾,1星期有5到7天都去便利商店,依賴度相當高。
• 輕度使用者:1星期造訪1~2天
• 中度使用者:1星期造訪3~4天
• 重度使用者:1星期造訪5~7天



15-39歲的族群最常接觸便利商店電視螢幕廣告
輕度使用者的年齡層分佈集中在15-39歲之間,多為學生和年輕上班族群。

中度使用者顯示集中在12-34歲之間,推測為國、高中生上課前會去買早餐、下課後常會習慣去
便利商店逛逛的生活習慣,因此年齡稍為年輕。

重度使用者的年齡則沒有顯著差異,除60-65歲族群之外,平均皆有超過1成的人為重度使用者。



便利商店螢幕可以有效提昇注意力和增加好感及記憶度
與其他通路螢幕媒體相比,可以發現便利商店螢幕在增加注意力有顯著影響,其次為增加好感度/好印象及增加記憶度。

在廣告主重視的提高購買意願中,便利商店螢幕廣告也是最具有影響力的媒體。



從進店到結帳,360度的訊息涵蓋



各螢幕之間的交錯使用 廣告效益可觀
目前因為ATM螢幕多只接受異業結合、收銀台螢幕僅提供店內特別促銷(SP)活動和滿意度調查使用,所以這次暫不討論這兩個便利商店店內螢幕對廣告的影響。



如何善用便利商店螢幕廣告形式強化成效?
1. 善用包框設計:消費者的注意力無法長期聚焦,因此採用固定式包框設計,持續告知促銷訊息。有效影響顧客購買決策包框設計的廣告平均能創造10%以上的銷售成長,觀看人次也有顯著提昇

2. 結合生活資訊:結合生活需求資訊,提供當日的溫度、溼度、紫外線、下雨等狀況,配合通路的商品關聯陳列,有效提高話題及買氣

3. 分區播出需求:便利商店螢幕分佈店點廣,可針對區域化行銷(汽車區代、房產代銷、地方活動等)需求,加強地方的宣傳造勢力道

便利商店螢幕媒體再進化,消費者不漏接
生物特徵辨識系統
採用人臉辨識技術,攝影機透過辨識消費者正臉表情,在視野60度角、半徑5公尺內,掌握每一個消費者的收看廣告狀況,測量消費者的性別/年齡/出入時段/收視有無等資料,提供足夠的資料將投資效益數據化。



互動campaign的結合延伸
結合網路活動以及通路螢幕達到虛實整合,將虛擬的內容化為實體並投放於店頭螢幕,增加消費者連結,讓消費者願意主動觀看,甚至延長停駐時間。



便利商店螢幕廣告未來發展
分區分齡、精準鎖定:現有技術已經可以鎖定特地區域或年齡層來投放廣告。便利商店螢幕廣告不再僅是聯播網概念的廣度傳播,亦可用來針對目標族群做更進一步精準的溝通,另透過數據化的報表降低廣告主成本之餘確實地增加廣告投放效益。

O2O傳播模式新絲路
:在人人都喊要落實O2O(online-to-offline)的時代,便利商店螢幕可以透過與線上活動的串聯,實際落實O2O。又因為便利商店螢幕遍佈範圍廣,消弭了目前家外廣告/活動只能點狀傳播無法面狀擴散的問題。

互動廣告的落實:便利商店螢幕是消費者最常接觸且貼近的家外媒體之一。然它不僅僅是一個家外的螢幕聯播網,透過”隨處可及”和其”近距離接觸”的特性,結合現行科技成為互動媒體將會是店頭螢幕媒體的一大躍進。


註:台灣連鎖便利商店包含統一超商、全家、萊爾富、OK超商、美廉社、台灣菸酒便利商店、台糖蜜鄰等七個品牌。

※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凱絡媒體週報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