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7)光照下的墨玉盤,如何流洩一片山林瀑布?點點星空如何框住玉面山水?「玉質台灣」展在11月22日花蓮石雕博物館正式開幕,如何讓現場參觀者感動、驚艷?
(Brain.com 2013-11-27)花蓮是台灣東部最美麗的花園,也是台灣最重要的寶石「台灣玉」的故鄉。
台灣玉質地細緻,光照下,有迷人的墨綠色,帶有獨特的黑色斑點或條紋,創造了「台灣閃玉」的名聲,在1975年的開採全盛時期,曾締造世界閃玉產量第一的紀錄,但可悲的是,太多人用炸藥瘋狂亂採,白白破壞很多玉礦,不到9年就逐漸沒落。
尋找台灣文化的DNA
「台灣的文化在哪裡?」這是近年來,在台灣文創產業風潮下,許多人心中的疑惑,屢獲國際設計大獎殊榮的自由落體設計總經理陳俊良,要用策展的方式,提供他獨到的答案。繼2011年以書法為題的「妙法自然」、2012年呈現原住民生活美學的「原來台灣」之後,下一個是什麼?
2013年,陳俊良應花蓮縣文化局邀請,執行「102年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劃」,以「台灣玉」為主題、以「蓮花」為主視覺,和在地玉石創作者吳義盛,與留德的金工藝術家謝旻玲,共同策劃一場文創特展──「玉質台灣」,將台灣墨玉結合傳統玉,加入時尚設計和現代感元素,呈現出令人驚艷的文創作品,在11月22日花蓮石雕博物館舉辦開幕式,展出3個月到2014年2月16日。
墨玉器皿 襯出在地蔬果的美麗樸實
在「玉質台灣」展覽中,由自由落體工作團隊設計圖樣,吳義盛老師實地雕琢,打造出300件以台灣墨玉為媒材的器皿、飾品和文書用品,分為「璽宴」、「文房」、「質品」三個展區,以及謝旻玲打造的「飾寶」,共四大展區。
走進位在展場中央的主展場「璽宴」,每個人看到的第一反應,都是「哇!」的一聲驚呼,如宮廷般的宴客長桌映入眼簾,桌上擺放著各種不同由墨玉打造的杯、盤、碗、筷、玉燭管等,桌中央的蓮花盤、荷葉盤、高足碗、天圓地方碗,盛裝著花蓮在地的香蕉、苦瓜、芭樂等蔬果花卉;為了呈現墨玉獨特的光澤,還特別設計了發光的桌面,在光的穿透下,優雅簡潔的墨玉器皿,成就出台灣在地食材的樸實美麗。
如果抬頭看,位在餐桌上方的蓮花吊燈,是用20片長20公分、寬9公分,厚度只有0.2公分的蓮花瓣,一瓣一瓣拼成,營造出氣派高雅的飲食氣氛。吳義盛表示,在所有作品中,難度最高的就是蓮花燈,為了讓每個蓮花瓣都一模一樣,做了60片才挑出20片合格的,花了2個月才完成。
吳義盛從事玉石雕刻23年,但是面對阿良老師提出的設計圖,他說:「每一張圖都是個難題」,因為要讓墨玉表現簡潔俐落的線條,除了玉本身的質地要很優良,也要改變過去的雕刻手法,只能一點一點慢慢琢磨,才有一件件薄可透光的作品。
飾寶 銀和玉的共舞
在「飾寶」展區,是由謝旻玲運用金工設計,從畫圖到製作,一手打造各種造型的胸針、耳環等首飾。為了呈現玉最本來的花紋,謝旻玲只用銀來搭配,但是銀加上玉,會讓飾品重量太重,所以在銀條上,打上如夜空星光的小孔,這是透過顯微鏡,用瞬間高溫達一千多度的針,一個一個鑽出來。
開幕式當天,謝旻玲多次感動落淚,回想這三、四個月不眠不休製作的過程,她說:「整個創作的旅程,有如一場沉澱的修煉,唯有放輕自己的步伐,專注每一個當下,才能成全那片閃爍的星空。」在謝旻玲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獨特的創作理念,和重視品質的嚴謹態度。
此外,為了表現世代交替的意義,在「文房」中,則有16位不同領域的菁英,董陽孜、陳瑞憲、陳郁秀等,為台灣20歲年輕人,寫一封迎向未來的信,期許交棒延續台灣文化的使命。
玉質台灣,不僅讓曾經風光一時的台灣玉,重返榮耀地位,開拓台灣玉石產業的新格局,透過策展人陳俊良率領自由落體團隊,和兩位工藝職人的跨界合作,更感受到攜手合作、克服萬難的堅毅精神,交織出人間最美的風景!
主展場「璽宴」
三角杯,吳義盛最喜歡的一件作品,每個角度都是23.5度,是南迴歸線和北迴歸線,代表大自然的循環
謝旻玲金工創作──飾寶展,以墨玉和銀為媒材創作的「豐濱」
以豐田玉貓眼為媒材
16位各領域菁英寫給台灣20歲年輕人的一封備忘錄──文房
陳俊良給未來年輕人的一封信「面對歷史,我們永遠輸不起」
陳俊良率領自由落體設計策展團隊一起,不眠不休完成大展!
策展人陳俊良
現任自由落體設計公司總經理
畢業於:臺師大學美術系研究所
代表策展作品:原來台灣、妙法自然、果然台灣
格言:愈在地,愈國際
玉石創作者吳義盛
1968年 出生於花蓮縣豐濱鄉
1990年 接觸台灣本土玉石,鑽研玉石雕刻
1994年起,致力推廣玉石雕刻,經營「古嚕索玉石坊」,2012年入選地方文化館民間私有館。
2013年在花蓮文創園區展出「玉見東台灣」。
金工藝術家謝旻玲
畢業:大學主修雕塑,畢業後留學德國Staaliche Zeichenakademie Hanau修習金工設計
2013年5月成立「慢慢當代首飾 物件藝廊」,期待透過策展和講座的傳達,讓人了解當代首飾藝術的價值與職人的美麗品格。
創作理念:打從來到這世上,穿上第一件衣服後,加法人生就此展開,直到開始有了知覺,本來以為只能用加法來增值,但停下腳步想了想,也許減法也能找到我想要的。
展覽名稱:玉質台灣
展覽日期:2013/11/22~2014/2/16
展覽地點:花蓮縣石雕博物館(花蓮市文復路6號)
延伸閱讀
妙法自然打開文創新格局
從妙法自然看見台灣文創方向
使產品精髓活靈活現的好設計
台灣文創產業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