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6)大倫敦市對於房屋需求仍在成長,除了大型建築商,誰是新興包租公?英國五大連鎖超市都積極在店舖之上營建新公寓,目前狀況如何?

圖取自Google街景服務

(Brain.com 2013-09-06)英國經濟近幾年都被看衰,大企業兢兢業業,深怕失足走上倒閉或被收購之路。

即使是全英,甚至全球名列前茅的大型零售通路Tesco,也都積極尋覓新獲利來源,做好各種準備。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零售巨人Tesco近期就把腦筋動在房地產上面。不過Tesco不是單純的做房屋投資買賣。而是在大倫敦地區的店舖上面,加蓋房屋,租售給民眾。

目前在倫敦市中心南方的Streatham,有一家占地6萬英呎(約1680坪)的Tesco,樓上及旁邊蓋成擁有250間公寓的大型建築。民眾就住在超市樓上,類似台北捷運共構的住宅。

新的策略在房地產價格穩定的倫敦來說,可能是超市龍頭的主要獲利來源之一。

英國房屋政策在二次大戰後有幾次大幅度轉變。柴契爾夫人領政之後,鼓勵房屋私有化,但由大型建築商,像是Bovis或Barratt,所建造的公屋式住宅,仍為一般民眾主要選擇。不過,大倫敦市持續有房屋需求,這反而讓反應靈敏的零售產業,找到一線生機。2013年到目前為止,Tesco在大倫敦地區蓋的房子,帶來大建築商所蓋的房子以外,5%房屋數成長。

超市蓋房子的生意,不只Tesco做,Sainsbury也將加入行列,預計未來一年將推出能供1,500戶人家居住的空間。這對房屋需求量大的大倫敦市來說,也解決市場之急。Morrisons、Asda、甚至來自歐陸的廉價超市品牌Lidl,也會加入蓋房子的行列。

當然,市場上也有多種聲音,例如房屋建造品質、超市樓上會不會容易招惹蟑螂老鼠,或是噪音干擾?不過就目前超市品牌積極投入的狀況看來,未來幾年可以看到為數不少的倫敦居民,可以擁有和台灣消費者一樣的經驗:「我家樓下就是超市,應有盡有!」這都市化繼續進展的倫敦,會不會也是為居民節省交通成本,帶來方便,就要等一年之後問問居民的感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