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9)NCC於2012年9月開放電視節目置入性行銷,讓品牌與電視台有更大的市場空間。究竟節目冠名、戲劇置入、綜藝露出,廣告主該如何操作?其中的效益怎麼評估?

薛聖棻與朱蓓苓強調商品置入要貼近大家,以生活化的呈現,才能營造顧客的需求,讓電視台及廣告主達到雙贏。

(Brain.com 2013-07-29)NCC對電視節目置入性行銷法規鬆綁後,各家電視台躍躍欲試。廣告主如何順應這股潮流,與製作單位合作,讓品牌與商品,在消費者觀賞節目的同時,伸入消費者心裡,透過特別企劃營造雙贏?

台灣廣告主協會(TAA)於7月24日下午在動腦小劇場舉辦「置入性行銷,廣告主該如何做?」座談會,邀請到《百萬小學堂》《爸媽冏很大》《王子的約會》等,知名綜藝節目製作人,人稱薛哥的薛聖棻。以及台灣現在收視率最高的節目,《風水世家》的幕後推手之一,民視業務部營運長朱蓓苓,與廣告主面對面,分享他們多年的置入經驗,以及最新的置入手法。

戲劇製作和置入內容該如何安排?薛聖棻以去年拿下最多金鐘獎的《我可能不會愛你》一劇,舉出多重行銷案例來為廣告主們分析。

創意的發想,與多元的故事導讀,讓戲劇的呈現如同在分享生活般。《我可能不會愛你》男主角李大仁的工作場景,原先編劇就是設定在航空公司,因此華航的品牌形象自然的置入於劇中;也成功塑造觀眾對於華航的期待心理─搭飛機時如果選擇華航將有可能目睹大仁哥風采。不只是造成戲劇播出期間的熱潮,也為華航帶來後續的效益,可知品牌已經成功的樹立於顧客心中。

座談會下半場朱蓓苓以「電視置入行銷新焦點」揭開序幕。台灣媒體及文創產業發展,使得節目呈現以收視點成本計算。但當電視台朝製作高品質作品發展時,需要仰賴的是行銷的革新,也就是讓品牌行銷走進電視中─以往劇中商品的擺設,已經不能滿足廣告主的需求,現今以劇情的鋪陳,將商品使用時機融入情境,從演員的對話中,凸顯商品的特色、品質,進一步揭露品牌。

以《風水世家》與SONY的合作為例,顛覆的跨界結合卻倍受關注,當集播出後,隔天帶來極大的迴響,平面、電視及電子媒體皆爭相報導與討論,引發媒體的話題發酵,讓廣告主感到物超所值,延續更多合作。

朱蓓苓最後也提到:媒體多元創意的行銷整合,才能引領數位時代的行銷模式,要具備創意思維才能達到雙贏的局面。

現今媒體生態的轉變,品牌廣告主、媒體代理商常困於行銷成效不彰,或遭遇傳播上的障礙。面對產製單位多,節目內容需要製造更多差異點;劇本方向、產品定位與廣告主的需求也要再多加溝通協調。薛聖棻與朱蓓苓強調商品置入要貼近大家,以生活化的呈現,而非是廣告商品化,才能營造顧客的需求,讓電視台及廣告主達到雙贏。
 

▲薛聖棻以去年拿下最多金鐘獎的《我可能不會愛你》一劇,舉出多重行銷案例來為廣告主們分析。
 

▲朱蓓苓提到,媒體多元創意的行銷整合,才能引領數位時代的行銷模式,要具備創意思維才能達到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