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9)【新書搶先報】初進職場,和同輩的夥伴一起學習,為什麼在一段時間後,卻發現差距愈來愈明顯?嚴曉翠新書《這些事,去問嚴曉翠》,提出什麼不容易發現的學習方法,可以刺激自己更進步?
(Brain.com 2013-03-19) (Brain.com 2013-03-19) 【新書搶先報】對於工作發展有企圖心的上班族來說,可能會發現,出社會後可能要比在學校讀更多的書,並需要持續的從各方面學習,才能回答客戶的疑問,解決問題,提出更具趨勢性的看法與洞察。
但除了持續學習,努力的做,就會愈來愈棒嗎?嚴曉翠曾在部落格理分享,由於文化背景,「自己很用功」這件事是不願意告訴別人的。以為跟師父跟久,看清楚招式就會超越師父。有哪些獨門秘訣看似無招勝有招?
在嚴曉翠的新書《這些事,去問嚴曉翠》中,她提到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工作與生活的結合。一起來看看,自己有哪些吸取經驗值的經脈沒有被打通
?
高手都有暗藏步,你得找出來(以下刊於原書第58-60頁)
眾生平等,很少有人特別聰明,說穿了,只是別人偷偷在用功,你不知道而已。很多事情不是教科書上會寫的,「學習」就是其中一個。
把工作和生活切割? 這種人不會長進
我是個有嚴重知識焦慮症的人,很怕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所以會像海綿般不停地吸收新知,久而久之,我也很享受這個過程。而所謂的吸收新知不單指陝隘的閱讀而已,懂得用心觀察也是方式之一。
很久以前我聽過一場趨勢大師詹宏志先生的演講,他提到,只要留意生活周遭,你可以從中發現很多有用的線索,例如:公司或住家附近商圈開了哪些店、公車車體及車廂內有哪些廣告,然後要再深一層地去想「為什麼?」知名廣告創意人孫大偉也曾分享,他的很多點子是在騎車或做菜時想到的,換句話說你得先認真地經歷生活每一刻,才有可能反芻。
那些跟你說他把工作和生活切割得很清楚的人,要不騙人,要不就是不太可能成功。下班之後我的腦子其實都還在轉呀轉的,和同事們去唱KTV時,我除了看螢幕唱歌,還會注意有哪些業者做了哪些廣告。
因為聰明所以不用努力? 沒這回事
以前有個同事小偉,他會特別留意工具書籍裡的表格或圖形,並且刻意蒐集,因為能用一個表格或圖形就歸納出一個概念,很不簡單。長期下來,他變得擅長以圖像來做簡報呈現,在別人眼裡他的外表永遠一副玩事不恭,大家還以為他天生就很有創意,卻不知道他背後有多努力。
很多人剛進職場,看到資深前輩和同事一副輕鬆自在的樣子,就以為自己也可以這樣瀟灑、久了之後發現這樣根本行不通時,就推論這是天份問題,別人因為有天份,所以才如此厲害。
其實,眾生平等,很少有人特別聰明,說穿了,只是別人偷偷在練習,你不知道而已。很多事情不是教科書上會寫的,學習就是其中一個,沒有人會告訴你必須養成學習的習慣。如果你的起步已經比別人慢了,更應該要嚴格敦促自己有紀律地持續學習,因為主管和同事們都不會告訴你,他們私下有多努力,你和他們之間的差距當然就愈拉愈大。
▲左起:IVY董薏、Jessica蔡淑芬、Carrie林家禎、Emily王方平與嚴曉翠,都是資深公關人,曾並肩作戰,在科技、醫療、金融、公共議題等專業上,打下深厚的基礎
更多關於上班,與同事主管相處的建議,詳見《這些事,去問嚴曉翠》
嚴曉翠小檔案
.利眾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輔大企管系畢業、政大傳播學院在職班碩士。1988年7月進入公關公司,從助理做起,每個職位都做過,集團內每一家公司都待過,是台灣公關界的頂尖CEO,服務過的客戶橫跨消費、科技、金融、醫療等產業類別。
.2012年離開任職超過23年以上的公關集團,自行創業,目前為政大廣告系助理教授,也是國家文官訓練中心及證券市場發展基金會講師。 從2002年開始擔任公關基金會董事至今,曾任公關基金會執行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