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6)馬雅曆法記載的世界末日最後沒有到來,但世界各地在開完這個玩笑後,該認真面對哪些現實生活中的未來趨勢?氣候、城鄉變遷、財富分配,在未來四十年,有哪些狀況要注意?

圖/ ILMO JOE@flickr

(Brain.com 2012-12-26)2012年12月21日是古馬雅歷法記載的「世界末日」,全球各地在平和與嬉戲中度過。

科學家的確說過幾個物理現象,可以讓地球受到干擾,甚至毀滅,像是被大的行星與殞石星擊中、地球反方向旋轉引發大規模的火山爆發與地震、強大的太陽風暴破壞地球上的通訊與電力等。這些狀況發生的機率極小,而且如果發生的話,很早就會出現跡象,不會突然發生。像是地球反轉,除非太陽系的星球都亂了套,不可能發生。

至於這次馬雅傳說的太陽九星連珠,以及太陽與銀河系的中心對齊,科學家說這不過是兩萬多年一次的天體現象,地球不會受到影響。另一說是地磁南北極反轉,地球磁極與地軸確實有約10度的偏差,而且每年以40公里的速度把角度擴大,但不會一夜之間反轉。科學家說即使反轉也不會造成毀滅性的災害。至於傳說的隱形X星球撞擊地球,更是毫無根據。

今天安然度過末日,那今後四十年還會出現末日警訊嗎?如果說有,那就是地球暖化引發氣候的變化了。四十年以後又會是什麼樣的世界?挪威未來學者也是研究氣候變化的專家Jorgen Randers教授,在他的新書「2052年全球四十年預測」裡,描述未來40年全球的變化。

他說在未來四十年中,全球80億人口有20億,陸續從農村進住城市,有20億中產階級的所得仍在原地停滯無法增加,另有20億人窮一生的努力,把平均每天10美元的工資提升到20美元,剩下的20億人仍舊居住窮鄉僻壤,過著困苦的日子。至於四十年後是否比今天更好、更幸福?那是主觀的感受,就看你屬於哪20億人了。

氣候變化的影響在2040年以前還不嚴重,與前工業時期比較,2012 年的溫度升高了0.8度C,到2052年就會升高2度C,到了2080年就會超越臨界點,升高了2.8度C。這時候地球進入危險的前期,各國領袖聚在一起開會,各持己見,爭吵怎麼做最安全,也就是怎麼做傷害最少,天氣問題變成了政治問題。

眾多的科學文獻都支持溫度升高的兩極化後果,乾旱的地方越乾旱,多雨的地方雨越多,強風暴雨酷熱接踵而來,海裡的冰山、陸地上的冰河同時溶化,海平面上升,海水變酸。氣候的驟變固然影響全球,各地區的應變能力與感受仍有不同,中國與美國幅員遼闊,能承受較大的壓力,受到的損害較小,幅員小的國家沒有這樣的條件,受到的損害大為增加。

溫度升高也不完全是壞事,藉著大氣層裡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會把農作物與森林的生長地帶推向高緯度,把原來貧瘠嚴寒地帶,轉換成可以耕種的良田,而經濟生態也會跟著移向兩極與山坡,至於遷徙的細節與範圍,目前沒有人能預測。現在唯一能預測的就是太平洋的島嶼,如果海平面漲高一米,這些島嶼就會被淹沒,預測2052年海平面會高出半公尺。

Randers強調今後四十年變化的主觀感受,以他自己為例,他住在寒冷的奧斯陸(挪威的首度),每年從十一月中到來年三月中,都是零度以下的嚴寒天氣,一公尺厚的積雪,在城市北邊的松林、月光下滑雪,是一大享受。但在過去二十五年,奧斯陸的氣溫升高了2°C,滑雪期從四個月變成兩個月,另外兩個月的雪地變成溼地。對愛好滑雪的人固然是損失,但對松林附近的農民來說,卻是一大喜訊。

明天會更好?或說四十年後會更好?Randers從兩方面說,在物質上會比今天好,但從心理上可能不會。因為除非我們有足夠的知識,世界強國又能付出龐大的資源,來共同阻止地球暖化,未來才有希望,否則2052年會是一個灰暗殘忍的世界。

當然,用今天的優勢來權衡四十年後的世界並不公平,那時候的人自會主觀決定生活是否滿足,與最近的過去比較,明天是否會更好。




※本文取材自2012年12月26日「那福忠週一論壇:「世界末日」過後四十年」。對本文有任何看法,歡迎寫信到frank.n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