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1)哪些通路的購買人次大幅攀升?通路龍頭家樂福最近是否受到其他通路品牌威脅?好市多又是如何在量販店的下滑狀況中,逆勢成長?

圖取自全聯網站

(Brain.com 2012-06-21) 2011年台灣家戶一年購買民生消費品的頻率達到93.3次,相較於金融海嘯前,整整多出了3,160萬人次,如此大的客流量成長,反映了台灣通路結構的變化。

購買人次的大幅提升從何而來?
Kantar Worldpanel資料趨勢表示,全聯福利中心、好市多和便利超商,貢獻了前述客流量成長的62%。這些通路由於滿足了消費者重視的價格或便利需求,除了吸引更多買者前往,同時在這些通路的購買頻率也逐年增加。

全聯福利中心近幾年積極展店,2011已超過600家,透過離家近的便利性,吸引更多民眾前往,目前一年已有近九成的台灣家戶會去全聯購物。全聯的成長,除了來自展店帶動的來客數提升,平均客單價更連續三年上升,2011年已多出了超市43%。

全聯的成長是否對其他通路形成威脅?
量販店和超市的市佔率受到全聯擠壓最嚴重,Kantar Worldpanel的通路移轉分析又發現,量販店受到全聯的衝擊較超市更明顯,其中的領導品牌家樂福,不論在買者人數、購買頻率和客單價近幾年都持續下滑。

好市多是量販店中少數逆勢成長的,但好市多的市佔表現亮眼不是來自它著名的高額客單價,而是成功吸引到更多的消費者,並且有效拉高來客的購買頻率,使得好市多的來客數在2011較2009提升了68%之多。

便利超商是台灣的一大特色,密度全世界第一。在高度競爭的台灣市場中,便利超商不自滿於「您方便的好鄰居」,它不但透過集點活動鞏固忠誠度、現煮咖啡和代收服務拚附加價值、座位設置啟動店舖空間變革,更推出自有品牌和價格促銷,積極進軍民生消費品市場,這都使得便利超商在家戶消費市場的重要性持續上升,來客數也較兩年前增加了13%。

 

在台灣零售通路的演進下,製造商的通路策略對產品銷售的影響越來越大。如何與通路客戶維持良好的合作關係,但又避免造成通路比重過於集中(荷蘭前三大通路佔比超過70%)是極為關鍵的市場課題。

因為通路間的均衡發展,才得以創造出對廠商與消費者最有利的零售市場。Kantar Worldpanel能夠針對台灣民生消費品領域,提供零售通路動態與消費行為解析。

編輯說明:
本文相關數據資料來自Worldpanel模範市場研究公司消費者指數研究處,目前Worldpanel於全球52個國家均提供此研究服務。消費者指數研究為「Consumer Panel」的中文翻譯,此研究方法針對具代表性的樣本群進行持續性的觀察,以推論研究母體的變化。消費者指數在台灣於1997年設立至今,依研究母體的不同,所提供的產品包含:「Worldpanel 家戶消費指數」(現有樣本群2,500個家戶)、「Worldpanel Beauty女性消費指數」(現有樣本群3,000位女性)、「Worldpanel Baby嬰兒消費指數」(現有樣本群900位母親)、「Worldpanel Impulse個人消費指數」(現有樣本群4,800位個人)。Kantar Worldpanel前身為TNS Worldpanel。欲知更多詳情,請上網:www.kantarworldpan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