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3)【奧美公關數位影響力論壇】社群媒體滲透行銷每一個角落,連醫療科技產業也追上潮流。當社群媒體已成為消費者取得資訊的習慣管道,醫師及藥品產業該如何透過這個平台,取得消費者的信任?

圖取自AppStore

(Brain.com 2011-11-23) 從廣播、電視、BB-Call、手機、電腦、智慧型手機到iPad,數位媒體的演進已經大大改變我們的生活。從交友圈、購物習慣,甚至是以專業著稱的醫療體系。

醫生不能只是安穩的坐在偌大的白色巨塔裡,因為病患也不會只單純的掛號就醫,換句話說,在網路的浩瀚銀河裡,人人都容易獲取不同的是醫療資訊,也因此,在道德與法律的模糊界線中,身在醫療體系圈裡的政府機關、醫師、藥品製造商,和個人,該如何取捨和分享醫療新知?

改變整個醫療體系的消費者趨勢
在研究醫療趨勢前,先回顧一下「手機」這幾年在亞洲市場的快速佔有率與變化:
    
圖一:手機使用成長趨勢

資料來源:奧美公關數位影響力論壇

圖二:醫療相關手機App

資料來源:奧美公關數位影響力論壇

從圖一中不難看出,使用手機爆炸性的成長趨勢,已遠超越網路滲透的速度。而圖二則顯示,截至2010年,有上網功能的智慧型手機,已有超過8,800個與健康醫療相關的APP在雲端上被分享。

在這個「手機導向」的趨勢裡,醫療體系又是如何因應的呢?以下兩點觀察:

1. 手機提供個人化醫療協助
手機能提供患者以下五大功能:健康資訊查詢、遠距關懷、緊急處理、長期照護,以及自我健康檢測等,而「自我健康檢測」更是省掉一部分病患及醫生的麻煩。例如「Period Tracker App」以女性需求為導向,計算女性的生理週期,不僅能協助預防疾病、照護女性健康,更能透過簡單自我檢測,避免有向醫生難以啟齒狀況,維護個人隱私更加分。
 
圖三:Period Tracker app
 
資料來源:iTunes APP store

2. 網路充斥醫療訊息
新興國家市場,與先進國家相比,偏好使用網路搜尋醫療相關問題:80%的人在就診前會先做網路搜尋;而96%的人會選擇參考網路社群提供的醫療資訊。但不可忽略的是,網路上雖有豐富的醫療資訊,卻也充斥著混淆視聽的偏方、錯誤的健康訊息等。在這沒有明確規範的模糊地帶,能否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儼然成為醫療產業最大的挑戰!

3. 做消費者的支持者
使用社群媒體、及越透明化的品牌,更有機會贏得消費者的信任。例如,嬌生提供一個幼兒糖尿病的論壇,讓家長及嬌生的專家們能互通有無,自由的取得與自身有關的資訊。

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同醫療產業之於社群媒體,如何妥善利用這些數位工具,進而建立患者的「信任」感,就是業者面對的課題。

圖四:幼兒糖尿病論壇
 
資料來源:http://www.childrenwithdiabetes.com/

顛覆想像的醫師看診趨勢
不僅消費者懂得尋求醫療協助,醫師該如何因應這股潮流,與患者的需求接軌?

1. 拉近與患者間的距離
因應積極主動消費者族群,醫師開始架構屬於自己的網頁或部落格,提供患者醫療新知、舉辦網路論壇、解決患者的疑難雜症等,建立屬於自己的跟隨者。
 
圖五:Dr. Wes個人部落格
 
資料來源:http://drwes.blogspot.com/

2. 取得醫療新知
在網路資訊爆炸的世代,許多專業醫師也開始利用網路媒體,來充實更多醫療新知。特別是利用SNS社群服務平台(Social Network Services),不論是學術資訊、國內外醫學報導等,資源豐富的社群提供醫師絕佳的交流平台,也逐漸成為許多廠商的宣傳利器。

3. 實驗數位溝通平台
數位媒體提供了一個多方溝通的平台,Q&A不再只是單純的患者與醫師間的諮詢,更可透過論壇等方式引起問答,讓使用者更加投入。例如Babyhome網站,一個親子照護的社群平台,不僅提供資訊、更可以自由發問,當然,最後還有專業醫師為你做免費、完整的解答。
 
圖六:Babyhome親子照護互動平台
 
資料來源:http://www.babyhome.com.tw/

綜觀數位平台的轉變,醫療體系在數位媒體原是較容易被忽略的一群,但是在智慧型手機崛起後,有約兩成以上的醫師已開始使用手機來傳遞訊息;更有高達三成五的醫師,表示未來會考慮使用。

這項轉變已為健康醫療注入一股新生命,相信在未來,不僅是利用手機GPS定位系統,抑或是SNS來處理各項緊急照護,這股夾帶著強大渲染力的數位媒體風潮,勢必將大大改變人類的生活。


***本文同步刊載於奧美公關部落格,更多數位影響力的文章,請上奧美藏經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