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媒體風向球】報紙裡的分類廣告曾是報業重要的經濟支柱,是哪些新的服務,讓他走下坡?分類廣告若還有迴轉重生的空間,該抓住哪些機會?
(Brain.com 2010-05-18)美國PEW 研究中心月前公布了卓越新聞專案 (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 的新發現,指出報業2006年的報紙廣告營收為493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兆5700億),到了2008年,只剩下38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兆2100億),兩年之內下滑 23%。尤其是在房地產嚴重下挫的城市,當地報紙的廣告損失更加慘重。再碰上2009年初,許多企業以裁員來度過經濟危機,廣告預算也一再削減,狀況更加嚴重。
報紙分類廣告無疑受創最重,在上述的2006到2008年23%的下滑幅度中,分類廣告就佔了其中的4/5,從 2000 年的 196 億美元營收,下滑到 2008 年的到 102 億美元。
從世上第一份報紙出現開始,難道報業廣告的發展就一帆風順,沒有挫折?
其實在2000 年代初期,曾出現了一個叫 Monster.com 的網站,以巧妙有效的方式,用電腦配對求職與求才雙方,在製作上較方便,也可以節省印刷成本,效益顯然優於報紙一則則廣告,從此分類人事廣告開始走下坡。報業不甘示弱,結合 Gannett、McClatchy、Tribune 三大集團,成立類似的人力資源網站 CareerBuilder.com,直到2007 到 2008 年間,營收才漸有起色,但 2008 年第三季,許多企業開始凍結人事,營收因此較2007年同期下降了43%。
報業分類廣告的第二個殺手,就是網上大型免費分類廣告網站Craigslist 的出現。Craigslist 是一個不像廣告的廣告網站,有上百種的分類,除了幾個大城市的求才廣告要收費外,刊登其他內容都免費,而且不限字數與形式,可詳細解說要出售的商品與服務,甚至附加彩色照片。Craigslist 以都會為據點,迅速發展到全球各地,成為市民購物、安家的好幫手,直接與當地報紙的分類廣告打對台,使得競爭白熱化。
同一時間,Google 也漸漸成熟成為報紙廣告的另一競爭對手,雖非直接、卻力道十足。Google 98% 的營收來自廣告,而廣告又與搜尋結果連在一起,即使最為許多媒體大亨詬病的Google News 雖不刊登廣告,卻引導讀者走向搜尋。所以Google抓住商機,運用關鍵字廣告,使廣告僅在與搜尋內容關連時才出現,產生最吸引人的對象化效果。全美有2/3的搜尋透過 Google,其龐大的搜尋廣告,積少成多使 Google 致富。
資深媒體分析師Lauren Rich Fine 在一個研討會上說,平面的分類廣告可能在五年內消失,她呼籲報紙發行人審慎規劃沒有分類廣告的營運。卓越新聞專案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實際上分類廣告的未來也許不會這麼壞,但幾乎沒有復活的機會。
大家都不登廣告? 雪上加霜的挑戰
除了分類廣告,報業也必需面對另外的挑戰。近年來併購的風潮衝擊了零售業,傳統的百貨商店曾經是報業最大廣告主,現在的零售市場則被沃爾瑪等減價商店瓜分,這些減價商店卻極少在報紙刊登廣告。
而全國性的廣告雖非絕望,卻要依賴產品的週期。手機與寬頻通訊的市場仍然競爭劇烈,常會選擇在報紙刊登全頁廣告,但航空業受到經濟衰退的衝擊,已經冷卻。
線上廣告從小的立基點開始快速成長,在2003到2006年之間成長了 31%,但在 2007 年卻下降到 18.8%,而 2008 年僅剩 2%。業界歸罪於經濟衰退,但外界卻質疑網站廣告的效益,及收費制度造成的混亂。
發行量下降、加上競爭激烈,報業似乎喪失了對廣告定價的掌控權。以前報紙有好光景時,即使發行量下降,仍然可以大幅度提升廣告費用(有時甚至超出通貨膨脹比例)。現在發行量下降,廣告費卻沒有相對降低,2009 年報紙的最佳情況,不過是僅僅打平而已。
迴轉空間
最後,卓越新聞專案研究報告指出,分類廣告仍有一些迴轉的空間。從星期日厚厚的夾報廣告來看,證明對一些廣告主來說,平面媒體仍然是最佳選擇,雖然促銷優惠與折價券可在網上複製,但消費者目前還未習慣。廣告下滑的半數的是源於經濟衰退,而非對媒體的偏好,經濟復甦之後就有機會回升,即使是受創最重的房地產與車輛廣告,也有迴轉的希望。
另外,報紙網站不斷的改善,有益於廣告的擴展,像是特別為媽媽、喜愛夜生活人士專設的網站,使得報紙銷售空間更為寬廣豐富。廣告的下滑固然代表衰退,熱絡的網路現象如 YouTube、Facebook、Twitter,雖極具潛力,報業應該緊緊抓穩所剩餘的 380 億美元,作為一個強大的業務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