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02)金莎巧克力2009年底,在網路上爆發蟲蟲危機事件,迅速在不同的論壇和部落格中被轉載和討論,看似短暫的危機事件中,相關負面的話題討論,是否隨著時間眼不見為淨?應該如何處理?

(圖/翻攝自電視廣告)

(Brain.com 2010-02-02) 網路的口碑討論逐漸成為行銷不可忽視,也同時是必爭之地。好的口碑帶來意想不到的商機,但是負面的話題討論也會成為品牌不可小覷的威脅。
   
  說到巧克力,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金莎,擁有亮眼的金色包裝,和相較於其它的開架巧克力較高的價格,加上廣告行銷加持,金莎巧克力和浪漫美味幾乎畫上了等號,是許多人送禮自用的首選,同時也是巧克力產業中,網路口碑討論的冠軍商品。
   
  觀察在2009年12月16日至2010年1月15日的口碑趨勢圖,可以發現金莎巧克力雖然平時討論量並不大,但是保有一定的討論和曝光量。在2009年12月30日爆發了活蠕蟲事件,當天的網路口碑討論高達79筆,而在2010年1月1日出現了相關的新聞報導,表示業者的已經進行處理和賠償,這也讓相關的討論漸趨冷靜。


 
  在口碑來源分析中可以發現,口碑話題集中於「論壇」上,擁有高達85%的口碑量,其次則為「維基」方面的網站,擁有10%的口碑討論。從口碑來源分析中可以發現,網友會集中於某些特定的論壇討論。

  主要的論壇有「Mobile01」、「EYNY伊莉論壇」和「WaHas維克斯論壇」。而觀察這些論壇可以發現轉載於類似來源的話題,但是都同樣在論壇上引起網友的熱烈討論。

 



網路話題生命力怎麼看
  觀察金莎巧克力的熱門話題,關於金莎巧克力的蟲蟲事件,某網友在聖誕節當天購買了十八盒金莎巧克力,回家之後發現多盒裡面都有蟲在爬,向商店反應後,商店只表示願意退款,但是令消費者覺得只想花錢了事,誠意不夠,所以進而將拍下來的影片放在網路上,也引起不少部落格轉貼轉載,在2009年12月30日當天紛紛在不同論壇上被轉載,也引起網友的熱烈討論。相關的文章一再被轉載,其中也有網友回應金莎裡面有蟲的問題並不是第一次了,也有網友對於已經購買的金莎巧克力不敢食用。

    
 
  除此之外,一篇標題為「不要隨便吃別人請的金莎」的發文,是關於偽裝型迷姦食品飲料的相關資訊,其中提到不要隨便吃別人請的金莎。金莎黃澄澄的包裝十分吸引人,擁有廣大的接受度,是送禮的常見禮物。但也因為這樣可能淪為有心人的犯案工具,這篇文章2005年2月20日在伊利論壇發文,到現在都還持續有網友回應,在2008年9月15日也轉載到其他的論壇上。可見這樣網路上流傳的文章生命力是不可小覷的。
 
網路行銷的雙面刃  
  網路的媒介特性和其他傳統媒體不同,新聞報紙和電視廣告會隨著時間成為明日黃花,但是放在網路上的資訊則不同,只要網友打上關鍵字,相關的資訊仍會如雪片般飛來,品牌相關的負面資訊如果沒有正面的回應處理,就會像好不了的傷疤一樣如影隨形。
   
  有時候消費者遇到了對於品牌的質疑,卻得不到業者的正面回應,轉而在網路上博取網友的支持,集結共鳴者一起發聲,或者有的是跳過業者,直接將負面的訊息發表在網路上,這些負面訊息無論對與錯,對於品牌都構成不可忽視的威脅。無時空限制的網際網路,是消費者最容易接近的平台,也是最能夠獲得溫暖聲援之地,因此網路不但是行銷的利器,也是消費者反應的窗口。因此,品牌的商品從製造商到通路,再到消費者手中,中間經過公關廣告的重重包裝,品牌的原意是否真正傳達到消費者心中,網路口碑成為最佳驗證方法之一。(統計期間:2009/12/16~2010/1/15;資料來源:i-buzz口碑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