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拍購物買賣大不同!根據創市際最新的調查顯示,有七成的台灣民眾在最近三個月內曾經在網路拍賣做交易買賣,究竟網友最愛使用哪個平台交易?習慣的付費機制又是什麼?
(Brain.com 全民報新聞)網路拍賣已普遍成為現代人在網路購物的方式之一,根據創市際2008年10月9日的調查顯示,有七成的民眾在最近三個月內曾經在網路拍賣做交易買賣,其中63%的受訪者曾網路拍賣網站「買」東西,而「賣」東西的民眾則佔27.6%。
有趣的是,「買」與「賣」的需求不同,使用的拍賣網站也不盡相同。「買」東西的受訪者表示,在近一個月內最常到Yahoo!奇摩拍賣(74.5%)網站,「賣」東西的受訪者則是最常使用露天拍賣(56.7%)網站。

進一步分析各年齡層在買賣行為與使用平台的差異,在販賣商品的部分,25~29歲與40歲以上的受訪者,使用「Yahoo!奇摩拍賣」的傾向高於整體;20~24歲則使用「露天拍賣」販賣商品的傾向較高。然而在購買商品的行為比較,35~39歲的受訪者在「露天拍賣」購買商品的傾向較整體來的高。
在付款行為的部分,53.6%的受訪者選擇以網路/實體ATM轉帳付費,其次分別是網路/實體銀行匯款(14.4%)、貨到付款(14.2%)。交叉比對各年齡層的付款行為,發現25~29歲明顯傾向採用網路/實體ATM轉帳的付費方式,19歲以下則以貨到付款的傾向較高,較特別的是35歲以上的受訪者以信用卡付款的方式較其它各年齡層來的高。
在這次調查中,也針對捷運局「不得在捷運站內面交,否則將開罰」的規定詢問受訪者,不論是網拍族或一般消費大眾對這項政策的同意程度都偏低(同意程度為1~10分,1表示同意程度低,10表示同意程度高),選擇同意程度1的受訪者高達43.7%;進一步詢問原因,普遍回答為「開罰不合理,因為只是交貨而已,又不是在站內擺攤」,更有40歲以上的網友擔心:「萬一幫朋友送火車票,無辜被罰怎麼辦」,顯示民眾對於這項規定有一定程度的不滿。
創市際執行長江義宇表示,網路拍賣已自成一個特殊的產業,網友有更多元的選擇,依照買或賣的需求來選擇使用的平台,業者不應只追求人潮與商品數,應從看似大同小異的拍賣行為,尋找適合並且特殊的經營模式與服務,提高自有品牌的價值和市場區隔。
註: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在2008年10月針對台灣網友進行網路拍賣相關調查,執行日期為2008年10月9日當日,研究對象為台灣地區網友,共計回收5176份有效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