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系列報導55-ESPRIT品牌篇】自1992年在香港恆生股市上市後,目前股價已上漲到百元港幣,兼顧經營時尚形象、企業體質和銷售。去年更是全球品牌排行榜《BRANDZ》第99名,他們是如何做到?

ESPRIT旗下的Casual男性系列,每年在台灣都有20%以上的成長。(來源esprit.com)
Brain.com 台北 2008-07-02)2007年公佈的《BRANDZ》全球品牌排行中,ESPRIT擠進前百名,品牌價值略勝鐘錶品牌勞力士(ROLEX)一籌,表現亮眼。這個當初引進亞洲市場時,被視為和GIORDANO、HANG TEN同一等級的服飾品牌,是靠著什麼快速累積品牌資產?
 
  ESPRIT台灣區副總經理張祖蕙表示,提供華而不貴的服飾,是ESPRIT的品牌經營的主軸,而品質(Quality)+風格(Style)+價值(Value)=ESPRIT所要營造的品牌生活型態。除了把品牌精神定位清楚,為了要彰顯品牌年輕大膽的創意,2004年在台灣舉辦過高空服裝秀,邀請德國特技團體穿著ESPRIT,用吊鋼絲的方式,走上鋪在101大樓外的紅地毯,把世界第一大樓當作時尚伸展台,吸引了許多媒體的曝光,打響了名號,也將品牌定位得更年輕、更勇於冒險。
 
  今年的活動創舉,就是趁著六月中,信義威秀形象概念店開幕,打造了一座「城市沙灘」,將沙灘、棕櫚樹、躺椅及陽傘等夏日休閒必備物件,移師到東區街頭,搭配ESPRIT的夏季新裝,潛水女孩、陽光男孩及踏浪女郎等模特兒走秀表演,營造城市沙漠中的一座休閒綠洲,讓品牌和產品同步引起話題和消費者注意。
 
  張祖蕙表示,1968年,ESPRIT在美國舊金山創立,目前已經行銷全世界八十多個國家,2003年,為了因應全球性的策略,企業總部從亞洲,移到歐洲,經營ESPRIT全球佔比最大的歐洲市場。而今年為了要落實全球性的經營策略,在台灣,將走向旗艦店形式的通路經營,把歐洲成功經營的經驗,整店輸出到台灣。旗艦店至少有百坪以上,讓各產品線都有完整的產品種類。在台灣,ESPRIT的銷售主要是靠百貨專櫃,但是對品牌經營來說,坪數夠大的旗艦通路,最能夠完全傳播品牌形象。
 
  而經營專營通路,最重要的就是佈點策略。張祖蕙指出,重要的商圈,ESPRIT都會設有旗艦店,但會依據消費者輪廓、消費屬性及市場區隔的差異,分配的產品線各有不同,例如,101購物中心內的ESPRIT旗艦店,產品主要以都會女性為訴求,而今年新開幕的威秀旗艦店,因為消費者年齡層較低,就以年輕的edc by esprit系列為主。
 
  除了設定不同商圈的通路目標,ESPRIT更透過「款多量少」的產品策略,營造消費者限量的危機感。ESPRIT行銷經理周娜慈表示,例如,今年夏季新款黃色花草圖案的連身裙,台灣只有進三十件,消費者如果喜歡,就必須馬上消費,加上新產品上市速度快,讓消費者每次到通路都有不同的感覺,也能保持品牌新鮮度,是ESPRIT的市場競爭力之一。而張祖蕙觀察到,台灣的時裝市場,成長幅度最大的是型男服飾,受到媒體影響,男性對造型越來越在意,特別喜歡更合身,更能顯露身材線條的衣款,讓ESPRIT旗下專為都會休閒設計的Casual男性系列,也獲益不少,每年都有20%以上的成長。
 
  在ESPRIT的整合行銷策略中,會員的經營是很重要的一環。張祖蕙表示,透過會員卡、聯名卡等會員優惠的經營,喜愛ESPRIT的會員和既有客戶,可以創造每季六成以上的銷售額,是品牌的主力消費群。另外,除了平面廣告的刊登,每逢節日,例如,情人節或萬聖節,也會結合通路佈置、人員裝扮,以及活動舉辦,讓消費者能夠實際透過參與活動或消費,體驗節慶氛圍,對銷售的幫助也很大。
 
  ESPRIT透過旗艦通路傳播品牌形象、款多量少不斷更新的產品策略,以及對既有客戶的深度經營,累積品牌資產,透過延伸效益,也反應在銷售上,即使不景氣,今年第一季,業績仍呈現兩位數成長。未來,ESPRIT看好亞洲時裝市場發展,將持續建立亞洲消費者心中的形象,例如,贊助MTV亞洲音樂大獎,提升ESPRIT在亞洲市場的佔有率。